首页 > 首页 > 国内 > 正文
  • 新春走基层|西北农村用低碳“装点”小康

      今年55岁的农民辛以喜逢人便说自己捡了个大便宜。他家种的十多亩玉米,不仅不用花化肥钱,每亩还比其他村民多产上百斤。原来他用的是经过处理的沼肥,而这些沼肥只需要用自家日常产出的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尾菜等有机废弃物就可以兑换。这正是辛以喜的家乡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近年来探索实施的“以废换肥”循环农业模式。

      和不少农户一样,辛以喜在耕种过程中曾经大量使用见效快的化肥。“时间久了地里土壤板结,病虫害问题多发。”辛以喜说,2018年,刚听到免费换沼肥的政策,他就骑着三轮车,把家里堆放的秸秆和鸡羊粪运到了凉州区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中心黄羊站。换取沼肥前,技术人员先来到他家的农田实地采样分析,科学添加相应成分,有的放矢“开药方”、配沼肥。

      第二年收获时,辛以喜真切感受到了绿色低碳的力量,地里的出苗率从七成提高到了九成。辛以喜算了笔账,除了增产带来的增收,一年肥料还节省近5000元。

      凉州区羊下坝镇五沟村村民韩登平也尝到了沼肥带来的甜头。日光温室中,他用沼肥种植的西红柿苗已经长得有半人高,结出了拳头大的西红柿。从去年第一次施肥到现在,韩登平一直在观察苗的生长情况。“目前顶部没有发黄,证明长势良好。”

      凉州区是甘肃省人口大区和农业大区。当地农户告诉记者,过去在田间地头和村里的背街小巷到处可见堆成小山一样的尾菜、农作物秸秆,遇到刮风下雨天,人得踮着脚尖走路。

      近年来,甘肃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全域无垃圾”“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等行动,因地制宜实施“畜禽养殖—尾菜处理—沼气生产—清洁用能—有机肥加工”一体循环农业发展产业链,成效显著。

      记者实地走访凉州区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中心黄羊站,只见一座座高大的厌氧发酵罐矗立在厂区中央,运输车辆正在将收集来的有机废弃物卸入进料口,进行发酵处理。

      负责该站运行的兰州新融环境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伟介绍,这个处理站一点也不“挑食”,尾菜、畜禽粪污、城市污水污泥、食品加工废水等都可以填进发酵罐进行处理,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向周边居民提供,剩余的沼气发电上网,沼渣沼液则作为沼肥的原料。该站年可处理有机废弃物8万余吨,设计年发电量达650万千瓦时,是当地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类别和累计处理量最多的沼气化处理站点。

      据统计,近三年来,凉州区落实相关企业补助资金7000多万元,培育从事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处理企业26家,逐渐走出了以畜禽粪便和秸秆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技术和模式,在更多地区推广,美化农村环境的同时,开启了农村低碳生活。

      如今,走在凉州区黄羊镇农村的大街小巷,已经很少见到成堆的秸秆,村民房前屋后栽红植绿,柴火土灶变成了沼气炉,取暖做饭干净整洁,农村面貌大变样。(记者马维坤、王铭禹、何问)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