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素养 > 正文
  • 耳毒性药物要警惕

    前几天,70多岁的李奶奶走进耳鼻喉诊室,“宫医生,我最近一周听力下降好厉害,还有耳鸣,我患有尿毒症多年,近日因牙痛吃了红霉素之后耳聋更明显了”。经仔细询问病史,听力检查为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宫医生告诉李奶奶你的听力下降可能是吃了这个药导致的药物性耳聋。李奶奶疑惑不解,为什么药物会导致耳聋呢?

    01、什么是药物性耳聋?

    药物性耳聋又称为药物中毒性耳聋。是指:药物应用过程中或应用后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制剂后,损害了第八对脑神经(位听神经),出现了耳鸣、耳聋、眩晕、平衡失调等的中毒症状。这种损伤可导致临时或者永久的听力缺失,或会加重对已存的感音性听觉损失。

    药物性耳聋的诊断依据为:1.多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2.用药后双耳听力下降或突然耳聋,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3.听力检查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以感音性耳聋为多,亦可能为混合型耳聋。

    近年来,虽然一些常用的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已为人们所认识,但新的耳毒性药物不断增加以及联合用药的广泛应用,药物性耳聋患者似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据统计,药物性耳聋是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故人们应高度警惕!

    目前临床上已知的耳毒性药物

    1. 氨基糖甙类抗菌素

    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托布霉素、洁霉素、阿霉素等。

    2. 非氨基糖甙类抗菌素

    包括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卷曲霉素、春雷霉素、里杜霉素、巴龙霉素、尼泰霉素、妥布霉素、多粘菌素B等。

    3. 水杨酸制剂

    如阿司匹林、APC、保泰松等。

    4. 利尿剂

    如呋噻米、利尿酸、汞撒利等。

    5. 抗肿瘤药物

    如顺铂、2—硝基咪唑、长春新碱、氮芥、博来霉素、氨甲嘌呤等。

    6. 中药

    如乌头碱、重金属盐(汞、铅、砷等)。

    7.局部麻醉药

    如利多卡因、地卡因等,也有致聋风险。

    8.吸入性有害气体

    如氨基苯、硝基苯、甲醇、二硫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四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9. 其他

    如奎宁、卡伯、氯奎、心得安、肼笨达嗪、胰岛素、碘酒、洗必泰等。

    02、药物性耳聋有什么表现?

    耳毒性药物致聋与药物种类、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途径、内耳的药物浓度、药物排泄速度、遗传等因素有关。症状可能出现在用药过程中,也可发生于停药数日、数周甚至数月。

    症状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听力损害通常是双侧对称性,也可以是单侧的。以高频听力损失开始,渐向低频扩展,少数人会继续恶化,至全聋。耳鸣常为耳中毒的前驱症状,或与耳聋同时出现,耳鸣多经久不息,或可伴有头疼、头晕、呕吐等症状。

    早期轻度中毒者,经积极治疗,听力可部分恢复;对于中毒时间较久的耳聋、耳鸣,治疗较困难。

    03、如何预防药物性耳聋的发生?

    预防药物性耳聋的关键是合理使用耳毒性药物。

    1.  有用药致聋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2.  避免联合或连续应用多种耳毒性药物,需联合用药时应掌握其指征,防止滥用。既往使用耳毒性药物或听力有损失者应慎用,防止蓄积中毒。

    3.  65岁以上老人、孕妇、6岁以下幼儿避免或不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

    4.  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糖尿病、感音神经性聋、噪声性聋者应慎用耳毒性药物。

    5.  应用耳毒性药物时可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或抗过敏药等保护内耳功能。

    6.  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高音调耳鸣、耳胀、耳聋、眩晕、恶心等中毒的症状迹象,应及时停药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7.  饮食上宜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族的食物和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少吃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

    8.  中医中药治疗耳聋、耳鸣有较好的疗效。可辨证使用通络解毒开窍,补气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同时可配合针灸、按摩、穴位注射等方法,以改善内耳供血、增强耳内代谢,提高内耳毛细胞兴奋性,促进耳部细胞的修复再生。

    (本文作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宫政)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