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泰一中战国陶文发现始末

    微信图片_20210927163324

    释文:陈怛朔

    微信图片_20210927163405

    文/李钦利

    2002年4月19日早晨,我像往常一样骑车送孩子上学。从第一实验小学放下孩子回家,途经新泰一中大门口。这几天,一中大门西边在挖地基,看样子准备盖楼,挖出的土堆在四周,已经开始打回土了。

    这个地方我太熟悉了。1984年建市时是新泰市教委的办公地,有几排平房,挖土的地方就在沿街第一排平房下。1994年教委搬走后,房子连同土地均移交给新泰一中。后房子被用来居住和出租,一中一退休老师就租了几间办幼儿园,地点就在挖地基的地方。前些年,我的孩子就在这个幼儿园上学,我同样是天天接送。

    西邻是法院宿舍楼,此楼盖楼打地基时用的是打桩方式。在打桩时,我发现打出来的泥水是黑灰色,那时还怀疑,下边是不是有东西?我知道,此处连同整个一中都在原文庙范围,是新泰老城的中心,离老县衙不远,历史底蕴深厚。前几年,一中曾出土四子赞碑,放在大门里边,我专门来看过。

    不久前,我读了《杞文化与新泰》和《新泰文化大观》两本书。特别是前者,曾建议要注意发现新泰城区的文化遗存。读后感想良多,就写了一篇小文《游青云路,观古平阳》,并投稿于《新泰文化》刊物。文内有“沿着东周路走下去,你也许会找到迷失的古杞都宫殿上的蛛丝和城外小道上的马迹”之句。

    微信图片_20210927163440

    释文:北郭陈喜缰

    微信图片_20210927163507

    看着施工场景,满眼的泥土,我若有所感,就栖下自行车,仔细观察。地基基槽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10米,深约4米。挖掘剖面有明显的分层,夹杂着许多东西。从翻开的泥土看,有陶片、瓷片、建筑构件、砖石等大量杂物。我就弯腰捡起来,用手抹去泥土,细细地看。一开始重点看瓷片,感觉时代久远,很有意思。后来,又拿起陶片看,有明显的绳纹。就这样拾起来看了,再扔掉。

    不知不觉到了9点多,建筑工人陆续来到,又开始了工作。在他们眼里,来了一个闲人,在土堆里乱翻瓦碴子,有毛病。我主动跟他们打招呼,他们只是抿着嘴笑。

    打回土需要原土掺上生石灰过筛,然后倒入地基夯实。我来到过筛处,从筛出的乱土堆中拿起一片陶片,拂去表面泥土,看到下方似有一个椭圆形图案。就找了一截木片,刮了刮泥土,看到像是有字的样子。当时就有一种奇妙的感觉,眩晕、心跳加速。至此才明白,这就是我苦苦寻找的宝贝呀!

    微信图片_20210927163531

    释文:平阾陈得

    微信图片_20210927163555

    于是连忙拿着陶片,来到西北侧看工地的屋子里,找了点水,小心擦刷,它这才慢慢露出真面目。这个陶片大约手掌大小,厚约一公分,有点内凹,整面是绳纹,文字在中下部,大约是三个字。我试图读出上面的字,一个字也不认识,但又似曾相识。我拿着陶片反复照看,猛然想起书上介绍的内容,字体与书上的文字相近。是杞国的东西!我灵光一闪,难道杞都真在这里?

    这些字像篆字,岱庙的秦刻石就是小篆。又不像,更不是秦以后的汉代隶书,只能考虑是秦以前。新泰历史记载:“鲁宣公八年,城平阳。”《 杞文化与新泰》说新泰是杞国的首都。是那个时期的吗?

    我拿着陶片,找到工地负责人,悄悄地说土里有东西,要注意。他笑了笑,回头看了看土堆,便走开了。我又找到包工头,把陶片拿给他看,他也只是瞥了一眼。没办法,我只好继续在土堆里翻找。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又找到工头,说请他们吃个饭。一番推让后,我们来到西边的一个饭店。两杯酒过后,我们成了朋友。他们知道了我所在的单位,并表态说,只要注意安全,你找就是。

    傍晚,我带着6片带字的陶片,还有一些瓷片,回到家中。

    微信图片_20210927163623

    释文:陈贺立事僕

    微信图片_20210927163705

    吃完晚饭,翻看陶片、瓷片,回想一天的过程,忽想到一中语文教师柳方来老师。我跟柳老师1997年在报社主办的一次笔会上认识,之后见过多次,他曾经送我一本由他主编的《历代名人赞新泰诗词选》。他也是我爱人的老师,我爱人曾在一中教学多年。想到这里,我穿上夹克衫,选了两件陶片揣在怀里,去一中找柳老师。

    进到一中办公楼,恰巧碰到柳老师,他刚从教室回来。听找他有事,柳老师拉着我的手,来到二楼语文教研室。我先拿出发现的第一片给他看。柳老师带上眼镜,对着灯光看了一眼,猛然喊道:“哇,无价之宝!”我说:“是的。”其他老师也围拢过来看。我又掏出第二片,又是一阵评论。柳老师捧着陶片,转身问我:“这是哪来的?“我笑着指了指楼下:“就在这里。”其实,办公楼离工地不到百米。

    我们来到工地,天黑,看不清楚。随后,我们步行来到我的办公室,看了我捡到的陶片、瓷片。感到问题重大,柳老师随即打了两个电话。一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科学家孟世凯,二是新泰市政协李明杰主席。打完电话已经很晚了,约定第二天联系。

    第二天是星期六。一大早,柳老师打来电话,让我到一中去。我到一中不久,就开来了一辆小汽车,从车上下来李明杰、陈新两位老师。另有一位老者,不认识。李主席给我介绍,原来是李明煜老先生。他们是新泰历史文化挖掘与研究的核心团队,在杞文化研究中成绩斐然,受到新泰文史界的尊敬。听了我的介绍,李先生指着陶片上的第一个字说:“这个字是陈。看这是大耳旁,这是车子旁,下边是个箭头,整个字就是一个战斗的阵地。”随后,我领着老师们来到地槽西北部,说这个地方较多,于是大家散开,分头找。不一会,李明煜老师找到两片。其他人也找到一些,都交给我。

    第三天是星期天。一大早,柳老师打来电话,要我带着陶片去见专家。我把8片陶片放在包里,做好准备。8点刚过,李明杰与李明煜、陈新三位老师乘车来,接上我直奔城北周家庄。当时,周家庄发现大型古墓葬,许多专家正在那里。来到工地,见现场人山人海,人们翘首往里边观望。在开挖的地基周边,站着许多公安人员。巨大的地槽里面,有许多工作人员。下到里面,来到一号墓和二号墓之间。不一会儿,从上面下来一伙人,其中一个年龄稍长的人,西装革履,腰板挺直,面容冷峻。经介绍,知道他是省博物馆考古学家、省古文字学会会长王恩田先生。他对新泰杞文化的研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王先生坐到木箱子上,我站在他旁边,其他人站在周围。我从包里拿出陶片,递到王先生手中。一接到陶片,我发现他的手抖了一下,眼睛特别明亮。随即,拿出笔记本,认真摹写起来。周围静静的,所有人都在观看。我一片一片地拿出来,王先生一片一片看、摹。此时阳光照在古墓地上,清新温暖。

    在陶文研究方面,王先生在国内首屈一指,有大量的资料积累,正在编写《陶文图录》。我回答了他提出的多个问题,包括出土时间、地点及大概情况,并强调原地还有陶片,并且是大量的,仍有许多带文字的。王先生详细做了记录,并记下了我的姓名和单位等情况。

    微信图片_20210927163732

    释文:陈□立事

    微信图片_20210927163755

    从周家庄回来已近中午。我回家吃饭后,又骑车来到一中工地,又发现了两片带字陶片,并且文字印面很完整。这时过来三个人,非常认真地察看现场,其中一位老者看似是学者,我便将陶片拿给他们看。后来得知,老者是北京大学杨辛教授,另有一位是泰安博物馆刘慧馆长。

    过了一周,我再次来到一中工地。询问工地上的肖培生老师才知道,文物部门已进入,将捡到的陶片都用手推车运到博物馆了。推了两天,就匆匆撤出了。由于周家庄古墓地工作量庞大,主要力量都投到那里去了。

    此后,我像往常一样天天接送孩子。从此走过,总要抽时间到工地寻找,仍能发现带字的陶片。肖老师讲,他也找了一些陶文,并拿给我看。一中其他老师听说后,也有来寻找的。

    询问得知,有部分泥土运往正在建设的一中新校区。我找到开拖拉机的师傅,请他将我拉到建设中的一中新校区,找到倒土的地点。这个位置距原新泰师范东墙约100米,基本与师范楼并行,现一中行政楼附近。这里有一个大沟,土都填到那里了。一眼望去,满是土堆和建筑垃圾,面积很大,不好找。我想到了同学和朋友,就打电话邀他们来帮忙,有陈坤、谢明钊、闫志山、高元忠等。在这里,共发现了近百件有字陶片。

    就这样断断续续持续了近两个月,我才不再寻找。踏泥土,翻陶片,晒太阳,我终于收集了130余片带字陶片。其中两片印像最深:一片是在一中新校拖拉机车辙印里发现的,已被压成了三片,嵌在泥土中。我用手抠出,包好带回家,后来,博物馆徐传善馆长给粘合在一起。另一片也在一中新校,许多天都找不到陶片了,一天雨后,我在草丛中发现了它,是雨水给冲刷出来的,就是郑阳陈得、边上带两点的那一件。

    从最初发现带字陶片到王恩田先生鉴定为战国齐国官量陶文,前后只有短短三天时间,真是太幸运了。陶文出现和省陶文研究第一人同时相遇,简直是比中了大奖还幸运,这引起了各方的重视。文物部门果断出击,抢救了大量陶片,特别是与抢救周家庄古墓同时进行,确实不容易。这是新泰一中陶文的幸运吧!

    王恩田先生说:齐国官量陶文甚为罕见,新泰的一次发现就超过了自同治十一年(1872)陈簠斋首次发现齐国官量陶文至今一百三十年发现的总和,堪称齐国陶文的重大发现。新泰一中出土的齐国官量陶文,对于研究战国时代的历史、地理和古文字等都是一批难得一见的极其珍贵的资料,为齐国的官制、历史人物、地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当年秋天,西南关又发现战国民营窑址,并且有许多陶文,许多完整器,又给新泰陶文增添了新内容,让人欣喜。此前,1974年在南关造纸厂也曾发现少量战国陶文,并在《新泰文化大观》里面有表述。

    微信图片_20210927163821

    释文:陈忐

    微信图片_20210927163842

    新泰陶文的大量集中出现,吸引了学界的关注,许多国内知名学者对新泰陶文进行了长时间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2014年12月,由山东大学任相宏、卫松涛等历时12年编著出版《新泰出土田齐陶文》。2014年12月,安徽大学徐在国编著出版《新出齐陶文图录 新泰陶文》。2015年,山东博物馆王恩田先生八十四岁高龄发表论文《新泰齐国官量陶文考释—-兼说杞分两国与楚、齐灭杞》。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亲自到新泰考察陶文,并为新泰陶文研究专著作序。《东方考古》、《海岱考古》、《印学研究》、《中国文字学报》、《河北大学学报》、《安徽大学学报》、《中国文物报》等学术刊物均有大量新泰陶文研究论文发表。

    新泰齐国官量陶文的发现,对新泰历史文化研究也产生影响。厘清了新泰建置沿革,证明商代杞国在新泰,战国早期被楚国所灭以后,又被齐国所灭。齐侯剡之子陈喜陶文的发现,证明从楚惠王四十四年(前445年)灭杞,至齐侯剡元年(前384年)以前,楚占领新泰杞国共61年。从齐灭杞至齐闵王三十八年(前286年)灭宋,齐国领土和势力范围扩大到鲁南和淮北地区达百年之久。证明齐威王所说:“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其说信而有征。

    新泰一中陶文的发现过程非常有趣,让我时时想起,回味无穷。2017年的4月19日是一中陶文发现十五周年。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与一帮文友相聚一中发现地,品鉴陶文,追溯历史;遥想当年,感慨系之。

    作为一中陶文的发现者,今天首次将发现过程整理成文,希望与大家分享,分享新泰历史的厚重,分享稍纵即逝的缘分。

    作者单位:新泰市财政局  李钦利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