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访谈 > 正文
  • 泰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伟:疫苗应接尽接,防范疫情传播

    近期以来,境外输入引发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先后波及多个省份,德尔塔等新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疫情传播风险进一步增大。而受长期持续的疫情影响,公众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减退,在落实防疫措施和个人防护方面出现漏洞,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防护意识,泰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伟呼吁公众加强防护,防范疫情传播风险。

    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 极易产生变异

    为解决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世界各国积极探索预防病毒的办法,研制出有效的疫苗。张伟告诉记者,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极易产生变异。新冠病毒在人类感染中不断发生适应性进化和演变、并在人体免疫压力下产生逃逸突变等,变得更适应人体,从而形成感染力、传播性更强的德尔塔病毒株。

    他介绍,德尔塔毒株最早在印度发现,目前也在我国多省市出现,且个别病例在接种疫苗之后仍出现确诊阳性。那么疫苗是不是就不能防御德尔塔呢?张伟说,德尔塔毒株具有感染性更高、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发病症状不典型(早期症状仅有乏力、嗅觉障碍以及轻微的肌肉酸痛、流涕、眼睛红、腹痛、腹泻等)等特点。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表示他们已经对接种后产生抗体的人的血清蛋白进行了和德尔塔毒株的交叉实验研究,发现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对包括德尔塔毒株在内的4个典型的变异株可以实现交叉中和。换句话说,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依旧可以提供保护作用。国产疫苗依旧有效,仍是对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武器。钟南山院士也表示人们应该接种疫苗,对患者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接种疫苗后即使感染了病毒也是轻症,能够大幅减少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这说明中国疫苗对德尔塔有很强的保护性,我国应该持续加快新冠疫苗的接种速度,尽快将疫苗接种人群达到83.3%以上,达到群体免疫。

    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相对较低 保持社交距离利于防护

    张伟介绍,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通常指核酸检测)或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包括两类人,一类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其后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临床症状,或者是CT检查出现肺炎改变,成为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真正意义的无症状感染者一直到核酸转阴后,始终没有任何症状,医学上称之为隐形感染者,严格来讲他们并不是病人。

    据介绍,由于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应及时上报,也需要进行集中医学观察。尽管有些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可能与有的新冠肺炎患者相近,但其因为没有咳嗽、咳痰等症状,所以他排出的飞沫较少,因此传染性会低于有症状的确诊病例,所以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以及保持社交距离、不聚集就显得非常必要。公众在难以识别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下,应在公共场所以及人群较多时应当遵守防疫规定。

    张伟说,无症状感染者原则上集中隔离满14天且两次连续标本核酸检测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隔离;如果核酸检测仍为阳性者,则继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如出现临床表现,应及时转归为确诊病例,进行规范治疗。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也要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

    居家防护没有变化 密闭空间减少停留

    目前,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仍以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以及在密闭空间的空气气溶胶传播三种方式。张伟表示,公众的防护措施等级要求没有变化,呼吁公众继续强化第一健康责任人意识,居家时加强通风换气,做好清洁消毒,注意个人卫生,有症状时及时就医;外出时,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保持安全距离,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减少参加聚会、聚餐等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密闭环境是新冠病毒传播极为重要的窗口,像飞机、火车、地铁这类密闭的空间中,因为空气的净化不够,容易存在空气的交叉感染,这些地方是值得高度重视,加强防范。

    如果公众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需要全程正确佩戴口罩,积极配合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和体温检测,保持安全距离,保持间隔有序排队。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