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青丨翟良,一个从建筑工地爬出来的撰稿人

    有人说,翟良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从上学到工作,历经磨难,却从不间断地读书,即使是揽工挖煤的时候。

    翟良说,当一个人将记忆拧成精美的语言甚至是温热的泪,他总是感谢伤痕和苦难,所以,此生不会放弃写作。

    从小热爱文学,最苦时也未停止写作

    翟良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他从小就热爱文学。当年由于外公去世,还是小学生的翟良曾写了一首近 20 行的长诗。翟良说,那首诗的具体内容他已记不得,但就是从那首诗起他有了坚持写作的愿望。他从小很少流泪,不管遇到再难过、再痛苦的事情。他更依赖于通过文字来表达或宣泄内心感受,他总觉得相较哭出来,记录下来并形成一种文学形式去嘶喊更为深刻,更能将这样一种倾诉和宣泄永远地留下来,安静并且彻底。

    从砖厂工人,到大学生,机关单位宣传干事,北漂,教育集团高管...... 翟良一路战胜苦难和绝望,实现人生蜕变。他的成长励志故事曾先后在央视、东方卫视播出,还被编入新课标中国学生阅读工程系列图书《中学生成长读本》。最苦的时候,他也没有停止写作。在砖厂打工时,翟良白天劳作,晚上就在昏黄的灯光和工友的鼾声中,伏在膝头写诗。

    写苦难,就是在写坚强和豁达

    可能与坎坷的经历有关,翟良的作品更多的是对活着本身的思考,不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有他对渺小而软弱的底层人物的描写。他用体验者的身份作明确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渗透,尤其是对苦难人生的叙述和思考。翟良说,他写苦难,就是在写坚强和豁达,也是在写苦难背后出乎意料的幸福。就像作家余华、阎连科的苦难写作一样,透过苦难写作,是人们对于美好人性的执着追求,是在面对苦难的一系列挣扎和努力背后的 " 不抛弃、不放弃 "。

    目前,翟良已出版六本文集。其中《裂变》是写教育产业的,翟良介绍,写这本书时他大胆尝试了散文与新闻融合的写法,有些产业观察论文枯燥且深奥,他希望做到通俗易懂。《青石板》则是当年专门为赈灾义卖而出版的诗集,所有收益翟良全部捐给了在京读书的汶川灾区儿童。

    " 写作,需要将思维扎根现实生活。" 翟良说,在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的价值取向、生活追求和生命境界,他总是倍感孤独和不安,所以他的写作,一直在这样的路上辗转倾诉。他也努力用创作证明自己离那段慌乱的挣扎越来越远,让自己曾经的泪水和今天的坚持成为行走路上灿烂的星光。

    【快问快答】

    1. 记者:创作中最困扰您的是什么,您又是如何克服的?

    翟良:我的职业本身不是作家,而是一名教育产业研究者、撰稿人,每年会完成 10 几万字的教育产业文章写作。尤其是这四年来,我将全部精力集中到教育产业的研究和分析上来了,很少有时间去搞文学创作,这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然而如果一个人或某件事感动了我,便会让我实现了写一本书的冲动,我再忙也会想办法挤时间去享受那刻的安静:在灯下、案畔、炉旁、枕边,激发了流水一样、烟一样、青花瓷一样的思考、疑问、震撼和记录......

    2. 记者:写作方面,您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翟良:一直想写一本教育领域的《激荡三十年》,而不是纯文学。创业维艰,九死一生,不然财经作家吴晓波也不写那两本著名的书《大败局》《激荡三十年》,也不会一写企业人物就深挖苍凉悲情的一面,悲情是企业家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是真正的传奇。我曾经受《知音》杂志的委托采访过世界 500 强的老总,后来写出了《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我似乎越来越懂得企业家的渴望、绝望、挣扎和突围,我很想在接下来完成这样一本关乎教育创业本身的书。

    翟良,诗人、作家,教育产业资深撰稿人,70 年代初出生于山东新泰,在国内各级报刊发表新闻作品 5000 余篇,出版诗文集《一叶知秋》《月晓风清》《青石板》,教育产业文集《鼎力》《裂变》,另著有诗文集《又见炊烟》、都市女性情感口述纪实文集《半夜敲门》。现为北京大学学习型组织课题组专家委员。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