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城七旬老人讲述儿时中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满月如镜,是团圆的象征,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月亮升起,乡里乡间的街坊围起而坐。赏明月,吃月饼,畅谈三千琐碎家常。谈笑间,尽是一副团聚祥和的气氛。”今年77岁,家住泰前街道擂鼓石社区的刘殿明回忆起儿时的中秋节,最深的记忆是中秋节前的“看闺女”与中秋夜的“谈笑风生”。

    “看闺女”是刘殿明老家的中秋传统。粉皮、馒头、月饼、咸鱼组成的中秋“四升礼”,物品都以双数为计量单位,寓意团圆。“1950年左右,一进八月,村头的树下就会聚集起‘纳鞋底’的村妇,等待着娘家人的到来,”刘殿明回忆说:“当时没有电话,就知道进了八月娘家人得来,但是不知道哪天,就都聚在村口等着。”

    在当时,“看闺女”是为自家女儿“撑场子”的一种方式,谁家兄弟多,来的人多,就会更有面子,如果没来人,当时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我有四个姑,当时日子穷,买不起那么多的‘四升礼’,就等着我舅舅们来看我母亲时,趁着中午吃饭的空,拿着舅舅们的篮子去姑姑家。”刘殿明说,每次奶奶会在篮子里放上一件自家的物件,做上记号,到时把这件做了记号的留在姑姑家。

    时至今日,刘殿明家也一直保持了中秋“看闺女”的习俗。“我有两个女儿,每年我儿子总会在八月十五前去女儿家走走,不为别的,就是感觉什么节日就该有什么节日的样子。”刘殿明表示。

    而对于今年73岁的韩允铭来说,儿时的中秋节就是“农忙节”。“当时家里人口多,全家的收入都是家里的庄稼地,而八月十五正好是收获的时候,是此后一年全家的‘饭碗’。”韩允铭向记者说,很多时候都是劳作了一整天,晚上聚在一起,全家分一块月饼。“当时月饼的盒子都是泥巴做的,品种也只有一种‘青红丝’,但却是一生中吃过的最美味的月饼。”他说。

    虽然有着不一样的童年记忆,但现如今,对于刘殿明与韩允铭来说,全家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一起聊聊家常,赏个月亮就是“幸福”,就是“中秋”。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