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泰安 > 正文
  • 大力弘扬泰山精神之管见

    泰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缩影,是中华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在新时代弘扬与传承泰山精神,泰山景区面向景区内各部门各单位进行《泰山人谈泰山精神》征文活动。活动一经开始便引发了泰山人的强烈共鸣,掀起了一场关于新时代泰山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的大讨论。即日起,本报将择优选取部分优秀论文予以刊登,展示泰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外延。

    泰山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泰山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特别是2018年春晚分会场选在泰安泰山举行,更体现了新时期国泰民安之泰山文化精神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泰山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为此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泰山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泰山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泰山精神正是泰山文化的核心价值内容,欲弘扬泰山文化首先应该弘扬泰山精神。

    “泰山精神”的五个体现

    国泰民安。泰山“雄重盘礴”(元好问语)的山体,自古来就是稳定安宁的象征。因此,人们便很自然地将泰山与国家、社会的安定联系起来。最早体现这一思想意识的,当是汉代淮南王刘安的《上武帝书》,文中云:“天下之安,犹泰山而四维之也。”意思是说:国家的安定,宛若泰山被结物的大绳所固定一样(牢不可移)。由于“泰”字除训有“大”意外,也包含“安”意,古代“治而通”的政局也称之为“泰”。由实及名,泰山遂进而成为体现“国泰民安”此一民族价值观念的最佳载体。泰山之下所置州府,均循此意而命名为“泰安”,泰山极顶也由此意而得名“太平”。

    自强不息。泰山拔地通天的巍然雄姿,激发了人们登攀向上的渴求。有人说: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中。正是在不断攀援的过程中,实现了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攀登的感受,促使人们努力进取,自强不息。对此古今哲人都有大量的论述,从孟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到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邹善的“宁不念崎岖,怀此久且亟。频语鲁诸生,万仞在自力”(《登泰山》)、朱节的“大观荡尘襟,敢辞登陟难”(《登岳》)等等,都精辟地揭示了这一主旨。在泰山登山沿途的历代刻石中,不少也是昭示攀登主题的:红门有“登高必自”,快活三有“从善如登”,十八盘有“上天梯”、“亦可阶升”、“共登青云梯”,大观峰的“登峰造极”。其中民国袁家潽的一则题刻阐述的最为精当:“愿同胞努力前进,上达极峰,独立南天门,高瞻远瞩,捧云擎日,可以长志气,拓胸襟,油然而生爱民拯世之心。”深切道出泰山攀登精神意义所在。

    重如泰山。由于泰山给人以凝重、稳重的视觉感受,在古人“君子比德”的思维下,泰山就成为某种高尚人格的象征。汉代史家司马迁便发聋振聩地提出“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史圣以蒙受奇耻大辱的人生体验为代价,感悟出泰山所蕴含的人格价值。这一譬喻,成为中华民族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为国家民族而奋斗献身。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又引申此义,称:“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赋予了“重如泰山”以时代精神。

    博大包容。泰山文化在形成中,广泛吸纳了各区域、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其文化特征呈现多元色彩,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兼容的一面。秦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论称:“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正是对这一文化特色的生动概括。类似的表述还有《韩诗外传》的“泰山不让砾石”,郑世元的“泰山不自高,因丘垤以成形”,元徐世隆的“泰山元不让微尘”(《蒿里神祠》),民国熊克武的“能成其大”(云步桥附近刻石),都高度礼赞了泰山包含万物、博大虚怀的气象。而民国邱山宁之《泰山赞》诗,尤为体现这一意旨的代表之作:“泰山何其雄,万物都包容。泰山何其大,万象都归纳。泰山何尊严,万有都包含。一切宇宙事,都作如是观!”

    崇拜光明。“火山乍见焚东海,曦驭俄惊耀上台”(明赵勋《登日观》)登临泰山,最为激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雄浑澎湃的日出奇观了,这一对泰山日出的无比崇拜,正是中华民族追求光明意识的集中体现。在其背后,有着颇为久远的文化背景:在古东夷文化中,东方崇拜与日崇拜便有显著的地位。由于高山之巅是最先观看到日出的所在,所以在先民观念中,山岳与光明紧密相连。泰山日出观念正是此一信仰的遗存,体现了中国太阳崇拜与东方崇拜的思想精髓。这种对光明的向往,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以至于形之梦寐、牵之诗魂:从三国程昱的“梦天捧日”(《三国志程昱传》),到宋人梅尧臣的“梦吟日观” (《登泰山日观峰》),再到元徐世隆的“梦登日观峰”(《纪梦》),都是这种信仰的真实体现。不仅对中国人如此,西方人在泰山之巅也同样感受到这一点,近代德国学者卫礼贤抒写极顶所感:“太阳升起之际,刹那间云层、平原、山峦尽收眼底。啊!中国真美。”(莎珑卫《卫礼贤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精神使者》)联合国教科文官员马约尔也曾感叹:“每当在泰山上看到日出,就感到一种新活力,感到新的生活正在开始。太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东方升起,使我感受到泰山精神的另一方面,那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这种泰山精神正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杨学锋《泰山精神正在激励着我们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载《走向世界》1991年第5期)。

    加大对泰山精神的弘扬力度

    让泰山精神走进校园,贯穿学生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泰山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首先以泰安市的幼儿、小学、中学的校外辅导教材为重点,构建泰山课外文化教材体系。编写泰山文化幼儿读物,开展“少年传承泰山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推动驻泰高校开设泰山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泰山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泰山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泰山学”学科。实施泰山经典诵读工程,开设泰山文化公开课,抓好泰山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保护传承泰山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泰山文物保护工作,抢救保护濒危文物,实施馆藏文物修复计划,积极建设泰山博物院。规划建设泰山历史文化轴线公园,成为泰山文化重要标识。实施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做好泰山经典文献库书系的整理出版工作。

    滋养泰山文艺创作。善于从泰山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泰山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科学编制泰山历史文化题材、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青少年题材等专项创作规划,提高创作生产组织化程度,彰显泰山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风范。加强对泰山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等的扶持。实施泰山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泰山文化电视传播工程,组织创作生产一批传承泰山文化基因、具有大众亲和力的动画片、纪录片和节目栏目。

    将泰山精神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把泰山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深入挖掘泰安市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泰山精神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应用于城市雕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延续泰城历史文脉。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发掘和保护一批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小镇和村庄。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泰山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泰山文化(古代建筑、石刻书法等)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泰山文化。推动休闲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培育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传统休闲文化。

    总之,我们要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彰显泰山文化魅力,大力弘扬泰山精神。实施泰山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编纂出版系列文化经典;加强泰山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实施泰山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以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泰山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中国梦贡献一份泰山的价值和力量。

    【泰安市泰山研究院研究室 赵金凤】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