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锻炼,你才会摆脱教育焦虑症

    作为老师,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小学生的行程比一个明星还要繁忙。这个说法一点儿也不夸张。我执教的班上有一个小男孩,不仅要兼顾学校的课业,同时还要跨区学习长笛班、书法班、轮滑班……有次看到孩子疲惫的脸,忍不住问了句:孩子是不是学的有点太多了?家长告诉我:没办法,现在好的教育资源太少了。

    不可否认,这是现在的教育生态。

    这个男孩不是特例,我班上几乎每个学生的时间表都是排得满满的,他们上的课比老师还多。即使下课有事,老师也不敢留他们太久,生怕耽误了孩子的时间。

    这种塞满孩子时间表的行为其实是一种教育焦虑症的体现,为教育焦虑的不仅仅是普通的中产家庭,社会精英阶层的家庭也同样为教育焦虑。

    前两天看媒体报道,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的小女儿小七每天至少练琴3个小时,有时还要加练吉他等乐器。而在国内情况同样如此,黄磊、刘涛、李湘、田亮等、王菲等明星即使工作再忙,都会陪同孩子一起练琴、练习舞蹈等。

    明星们不仅为孩子的教育投入时间成本,在金钱上也是砸下巨资,郭晶晶每年花十四万送孩子上的幼儿园被称为香港幼儿园届的“哈佛”。赵薇为孩子买学区房怒砸一个亿。

    虽然明星微博上都在说对孩子的愿望是孩子一生幸福快乐,但其实他们和你一样,该学的乐器舞蹈语言、该抢的学区房、该为孩子拓展的人脉……没有一件事是他们落下的。

    为什么这些精英阶层,在涉及到孩子时,其实和在大多数的中产家庭同样焦虑。

    一是因为父母心都是相同的;

    二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分数和名校并不代表着成功,家境和父母也成不了孩子的金钟罩铁布衫。教育公平性的增加和社会更开放更多元;竞争自然是更加激烈。

    看看电视节目《变形记》里“顽皮”的孩子,你会发现太多孩子家庭条件优越、父母也花了大价钱送他们读名校和学才艺,结果还是让父母既失望又崩溃。

    教育焦虑症现象背后,根本原因是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力量。

    2.“教育核心力量的集体沉默”

    虽然,我们也不断地在反省、改革自己的教育制度,但是只要稍微研究一下,你会发现每个国家的人都觉得自己的教育有问题,也没有一种教育制度是可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走向成功。

    中国家长有一个极大的问题,就是太习惯依赖于外部教育资源,却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力量,选择性遗忘自己在教育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在这里,想和家长说一声:请相信你自己,你是世界上最能影响孩子的那个老师,是决定孩子未来的那个人。

    我认识的一位退休特级教师说,中国父母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文化水平的问题,而是他们根本不懂家庭教育。

    有一次学校外教课,一个8岁的孩子,三番四次地拒绝参与和外教的任何互动,于是外教决定让他到旁边稍微站一会儿。刚好被在窗外等待孩子放学的爸爸目睹了这一切。于是勃然大怒,当着所有家长老师的面,在大堂大吼大叫了起来:“我每年给你们一万多块钱,不是为了让我儿子来罚站的。”

    其实我们一直都知道,这个父亲的家庭教育一直存在问题,对他人暴躁易怒,对待自己儿子更是毫不客气。导致孩子既自卑又自傲,既想参与到人群里,又故意摆出一副看不上别人的姿态。这个孩子的妈妈感叹道,和他爸爸谈过很多遍了,不要动不动就用粗暴的方式处理问题。妈妈和我坦言,因为两个人都是学工程的,思维很直很硬,不懂得和孩子怎么样交流情感。

    这位家长就属于典型的中国家长,将孩子的未来全权交由一个外部的力量去决定,这样真的对吗?

    当你面对一个孩子的时候都已经心力交瘁了,换位思考,要你同时教育三十个孩子,你会怎么办?

    真正成功的教育,不仅是在考场上的满分,而是在人生的这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迎风而立的人。中国式教育当中,家庭教育长时间扮演路人甲的角色,而家庭教育才是教育的核心。

    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乔布斯这些影响世界的人,都是书读不到一半就出来开创自己喜欢的事业。我关心的并不是他们到底怎么成功的,也不是宣传上名校再退学就代表着成功,或夸耀退学这件事很酷。

    我们想探讨的是他们为什么想退学就退学,试想中国的孩子如果想从名校退学,抛开父母的态度不说,事实上,会有几个孩子有勇气做这件事?为什么?因为他们缺乏内在的驱动力和完整的人格去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啊!

    说到底,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是家庭教育之间的差别。

    而在中国,教育的核心力量在集体沉默。

    家长们对家庭教育存在的心态误区:

    1.消费者心态——我拼死拼活地工作,已经够累了,我不是教学费了吗?老师该全权负责!给我一个好结果。

    2.管理者心态——我已经跟孩子交待很详细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奖惩方法也很清晰!

    3.牧羊人心态——孩子健康快乐就好,将孩子处于一种放养状态,只要吃得饱长得胖就行。

    4.无意识状态——根本没听说过家庭教育,更谈不上实施家庭教育。

    3.“家庭教育可以突破阶层隔断吗?”

    近几年大家都在谈论的“寒门再难出贵子和“中国阶层固化”问题,其实这也是家长最害怕的事情。

    2016 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北京折叠》中,讲的就是关于未来社会阶层固化的故事。故事背景发生在北京,小说中设定了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分别代表着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主人翁老刀,一个年近五十的垃圾工,单身父亲。为了女儿的未来,他一天之中在三个世界中穿梭冒险。在日渐拥挤的北京,处在最底层,单枪匹马,老刀就想为自己的孩子拼出个未来。

    《诗经》中有两句话,“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从古到今,再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父母像中国父母那样为孩子鞠躬尽瘁了。

    我们每一个当家长的都是老刀。

    “家庭教育可以突破阶层隔断吗?”

    其实阶级并没有固化,阶级的差别从来都是存在的,突破阶级的人也是从来都存在的。

    我们来看看,科技届神一般的人物,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的经历——蓝领夫妇养育出一个改变了世界的人。

    乔布斯的生母在读大学的时候怀上了他,因为信仰问题决定将乔布斯给一对律师夫妇收养,但律师夫妇临时变卦。最后乔布斯被一对蓝领阶级的父母手收养了,乔布斯的养母没上过大学,养父更是没上过高中。

    乔布斯的养父母从来没有隐瞒他的身世,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的养父母给了他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在他叛逆逃学的时候,养父母告诉老师那证明你讲的课不行,而不是我孩子的问题。极大程度地保护了一个少年的自信和天才能力。如果养父母只是把乔布斯打一顿骂一顿,继续送回学校,那就可能没有今天的乔布斯了。乔布斯能够坚持自己,与养父母的家庭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

    所以,家长,请试着了解你的孩子,读懂你的孩子,用家庭教育塑造孩子的灵魂。

    学历从来都不是影响一个人未来的决定性因素,我们正在一个极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之下,孩子的成长环境变化的太快,如果家长忽视家庭教育或者缺乏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的能力,一股脑将责任推给外界,那只会让你自己,也会让孩子陷入一种更焦虑的状态中——始终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多,自己做的不够好。

    好的家庭教育不只是将孩子培养成长跑冠军,好的家庭教育是要告诉孩子,如果不喜欢长跑,你也可以放心去试一试你喜欢的游泳。有充分的选择空间,有放心追求爱好的底气,自然会主动为之努力,为之上进,会去做真正能够创造自我价值的事情,而这样的人,其实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会比别人容易成功,即使失败了也会再次自己站起来。

    亲爱的家长,请不要把孩子往外推, 想让孩子成为理想中的样子,请从家庭教育开始,从家长自己开始,请在这一刻开始你的家庭教育课吧!

    为孩子打造自我成长的根基,塑造孩子独立勇敢的灵魂。

    来源:微信公众号录取啦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