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边巨石作石栏 脚下錾道为防滑

    小碑林西侧并列而立的石碑。    本报记者 刘小东 摄

    小碑林西侧并列而立的石碑。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摄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泰山由麓而至顶四十余里,其间石蹬六千七百余级……”在红门小碑林盘道西侧,有两块并列而立的石碑,分别是立于光绪八年(1882年)的任道镕修盘路记碑和立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陈士杰修盘路碑记,两块石碑都记录了泰山盘道修整和保护的情况。而从红门处开始的中路泰山古盘道,不仅在历史上多次维修,还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盘路两侧时见不同形式的扶手墙,脚下踩的石头盘路上也有着人工錾刻出的一道道纹路。

    盘路一侧的扶手墙。    本报记者 刘小东 摄

    盘路一侧的扶手墙。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摄

    道路两侧扶手墙 有恃无恐登泰山

    “修补津梁,平易道路,盘曲处翼以石栏,凡二千五百二十丈,俾登山者有恃无恐,履险如夷焉。”红门管理区文林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陈士杰修盘路碑记中所说的“石栏”就是盘道两侧的扶手墙。

    据介绍,古代人在修盘路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安全措施,盘路一侧会有扶手墙,个别路段两侧都有扶手墙。而由于历代维修,不同路段的扶手墙也不一样。“至少明代就有扶手墙,再早的扶手墙是圆顶的,毛石砌墙,后期逐步形成带压顶石的。而有的路段直接是巨石立在路边做扶手墙。柏洞这一段,盘路西的扶手墙就很有特色,一块石头能有三千斤重,有的还更重。”工作人员说。

    沿着红门处登山,记者注意到不同的地方铺路的石头和两侧的扶手墙都有所不同。工作人员说,由于泰山山体大,山峰不是很陡峭,土层又厚,所以零星风化的石块就多,修盘道的时候就地取材方便,而不同路段周围山体的石头又有所不同,所以铺路的石头就会不同,这也导致了有的扶手墙上的压顶石能到一两千斤重。“有个叫红砂岭的地方,山体全是红色的石头,铺路的石头也是红色的,盘路与山体结合的非常好。而路两侧扶手墙不同也是非常讲究的,因为一样了就不是盘路,而是水渠。”

    除了扶手墙,有些路段盘路另一侧的石头墙由于作用不同,被叫做“挡土墙”。工作人员说,修盘路的时候要注意的地方非常多,既要避开树木,还要挡住山坡上的土石等,所以就有了挡土墙。

    盘路上的条石,能起到分流的作用。    本报记者 刘小东 摄

    盘路上的条石,能起到分流的作用。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记者 刘小东 摄

    条石錾道脚下踩 分流防滑两相宜

    记者注意到,盘道上还有两三条铺得非常整齐的条石。工作人员说,这些条石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分流。“古时候泰山上的游客、香客就非常多,有了这些条石分割,上下山的人们会非常自觉地走一侧,也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分流的目的。”工作人员说。

    台阶上的錾道,起防滑作用。    本报记者 刘小东 摄

    台阶上的錾道,起防滑作用。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摄

    泰山古盘道历史悠久,一代代的维修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盘道,路面上的石头也有很多被人踩得光滑。除了光滑的石头,盘路上大部分铺路的石头上都有纹路,有的是一条条直线形状的纹路,有的石头上的纹路则是拐了一个弯。工作人员说,这是铺路的时候特意在石头上打上的錾道,能起到防滑的作用,其中拐弯的纹路起的作用更明显。“那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人工用钎子在石头上打出一道道痕迹,先是斜着打,后来又正着打,这都是古时候留下来的工艺。可惜现在会这样打錾道的石匠不多了,有也七八十岁了。”

    古朴简洁而又浑厚的泰山古盘道可以说是泰山上最大的古建筑,古人在这个古建筑上花费了巨大的心思。工作人员指着铺路的石头告诉记者,修路的时候都是用自然石稍微修整一下然后铺路,有的石头很大,需要破开,现在破石都是在石头上钻眼,然后注入膨胀剂,但古时候没有膨胀剂,人们就想到了塞上枣木楔子,灌上水让其膨胀破开的方法。“泰山古盘路有其历史延续性,做法也是一代代不同,具体细节非常多。不同的时段使用的工艺不同,个别路段还保留着古代的工艺做法。每一步台阶,每一步老台阶,上面都有古人的心血和智慧。”工作人员说。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