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学 > 文人墨客 > 正文
  • 本网专访郭安文:将生命精华融入诗歌里

    中华泰山网记者 杨文洁

    四句诗开启16岁少年的诗歌梦

    在郭安文看来,16岁是他人生中印记深刻的一年。这一年,既是校园生活的结束,也是艰苦岁月的起步,他与诗歌结缘也源于这个时期。郭安文说:“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有次学校安排学生忆苦思甜后写体会,我突发奇想写了首四句诗,没想到赢得了老师的关注,在全年级诵读后获得了很好的反响。”也是在这次后,郭安文开始逐渐走入诗歌的世界。

    喜爱文学,四大名著不离手,又爱背诵唐诗宋词,于是旧体诗成为郭安文最早创作的诗歌形式。但在随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郭安文开始有机会接触艾青、郭沫若、雪莱等一批国内外新体诗诗人的作品,诗歌创作形式也逐渐由旧体诗转向新体诗。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首关于煤炭的诗歌让郭安文走上了更高的文学平台,成了行业熟知的“煤炭诗人”。

    《我们这一代》成为创作道路上的转折

    “1991年,因为一次同事对我作品的质疑,我创作了诗歌《我们这一代》负气投到了《人民日报》,没想到很快就发表了,并获得了当年《人民日报》‘江铃杯’全国诗歌征文比赛的一等奖。”此外,这首诗当年还被送上了央视晚会,由李雪健老师朗诵了出来。“当时有人说我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所以我又给《人民日报》投了第二次稿,没想到也发表了。”说起这段经历,郭安文至今依然难掩激动,正是这两次投稿,让他对自己的诗歌有了自信,并将自己的创作重点由旧体诗转向了新体诗。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郭安文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很多全国性诗歌选本都收入了他的诗,他也因此获得了很多奖项与荣誉,并出版了自己的长篇小说和诗集,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将人生与抒情对象结合,将生命精华融进诗里

    生于矿区、工作于煤矿的郭安文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煤矿诗人,17岁就开始了煤矿工人的生活,几十年与煤炭的耳鬓斯磨,使他与煤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咏煤诗也就成了郭安文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郭安文的咏煤诗,著名作家刘庆邦说:“世上的物质千万种,不是任何一种都可以入诗的。而煤,仿佛蕴含着与生俱来的诗意。郭安文是从煤矿成长起来的诗人,以手拈煤、以目观煤、以心怀煤,从他的诗里可以看出,他一定对煤久久注视过、深深探究过、细细琢磨过,不然不会写得如此深情而别致。”

    郭安文的经历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其他创作,或许他的语言不够华丽,但恰恰是这种质朴本真的原生态表达,赋予了诗歌独有的魅力。刘庆邦曾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郭安文的欣赏:“他把抒情对象和自己的人生结合起来,将生命的精华融进诗里,既提升了诗作的品位,又使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升华。”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