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大学生六千元拍电影 入围柏林华语电影节
最泰安中华泰山网讯(记者 颜晓东)演员是自己家人、街坊邻居,设备是从学校借来的摄像机,拍摄、剪辑等等全部自己来,90后宁阳小伙儿柳绪鑫拍摄的反映家乡生活的微电影《大寒》,不仅斩获第八届山东省青年微电影大赛二等奖、第四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剧情短片类一等奖,更是入围了即将在2016年2月举行的柏林华语电影节。
阴差阳错结缘电影
带着黑框眼镜略微显瘦的柳绪鑫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科班儿毕业生。“大学为什么会选这个专业,说实在的就是想上个大学,在农村人眼里谁家的孩子能上个大学是很有面子的事,为了能上大学,我选择了这个专业,至于这个专业具体是学什么当时报名的时候我真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后来接触了电影慢慢地才对它痴迷的。”谈及与电影的结缘柳绪鑫说。
1992年出生的柳绪鑫从小就生活在宁阳县泗店镇,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常年在外打工,只有每年过春节的时候才回来一次,柳绪鑫一直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我属于那种还算听话的孩子,虽然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也很少管我,但从小到大没有给家里添过任何麻烦,没有在外边闯过祸,还是比较听话的。”正是骨子里这种稳重的性格让柳绪鑫在看电影时有了更多思考,“电影这东西是很神奇的,看的多了你就会不自觉地吸收它的营养,就像《肖生克的救赎》里的希望照亮现实,《阿甘正传》里的执着和释然,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到你。”
2014年6月,柳绪鑫回家筹拍了自己“故乡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微电影《水彩蛐蛐》。“有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应该是大三上学期,在外边参加活动的时候一个无意的话题让我想到了家乡的蛐蛐,这是我们宁阳的特色,我查过一些资料,关于蛐蛐题材的微电影在我了解的范围内是零,所以我决定拍摄这么一个题材的微电影。”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水彩蛐蛐》剧本初步定形,然而资金问题才是摆在柳绪鑫面前的最大障碍。“在学校拍微电影比较简单,回家拍摄就复杂多了,安排剧组吃饭住宿是最基本的,还有设备是个大问题,在外边租的设备,每天都得花钱,在学校一直愁这个事,回到家和爷爷聊起来,在爷爷联系下政府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拍摄一切都挺顺利的。”《水彩蛐蛐》完成不久便荣获“2014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微电影大赛最佳影片奖”、“CCTV全国首届情系三农微电影大赛校园十佳”等奖项。
《大寒》收获惊喜不断
谈及给自己带来更多惊喜的《大寒》,柳绪鑫说这是他构思的“故乡三部曲”的第二部,影片讲述的是家住宁阳县泗店镇的农民,种了一辈子土地的,在自己无法继续种地时的复杂心理感受。电影中的老人有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他满怀希望的去找了两个儿子,想着能有一个儿子可以替他把地种下去,然而,两个儿子都因常年在外打工,习惯了外边的生活,拒绝了老头。
“电影中的原型是我爷爷,整个故事情节就是发生在我自己家的故事,爷爷六十多岁了身体也不行了,土地真的是种不动了,我爸在青岛打工,叔叔在宁阳县城打工,都不想再回家继续务农。在外边打工肯定比种地挣钱,谁还种地?在农村有一多半的人都外出打工,他们中又有一多半的人是不愿意回家再继续的种地的,这是我在我们村调查过的。” 柳绪鑫说。
为了节约开支,整个电影的拍摄、后期剪辑都是柳绪鑫自己完成,演员则是柳绪鑫的家人和街坊邻居,经历一个多月的努力《大寒》终于拍摄完成,总投入6000元左右。柳绪鑫告诉记者,《大寒》的拍摄过程要比《水彩蛐蛐》复杂,印象最深刻的是为了拍清晨青岛火车站的场景,夜里十一点带着爷爷去兖州坐火车,冬天特别冷,奶奶自己在家,那时候的奶奶还挂着吊瓶,电影中也能看到奶奶手背上的扎针的痕迹,夜里的火车很冷,他和爷爷一夜都没有怎么睡觉,那场戏拍了三个多小时,但最后因为效果问题,只用来8秒的镜头。
《大寒》这部微电影让柳绪鑫惊喜不断,不仅斩获了第八届山东省青年微电影大赛二等奖、第四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剧情短片类一等奖;11月柳绪鑫更是接到了柏林华语电影节的邀请,《大寒》成功入围了2016年2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柏林华语电影节。
对于未来柳绪鑫说,当务之急他得先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也正在构思“故乡三部曲”的第三部微电影。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