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相丨街头猴戏遭市民质疑,耍猴人:别入戏太深

    小猴“救”大猴于“危难”之中。中华泰山网记者 白凯摄

    小猴“救”大猴于“危难”之中。中华泰山网记者 白凯摄

    四只“候场”猴子。中华泰山网记者 白凯摄

    四只“候场”猴子。中华泰山网记者 白凯摄

    中华泰山网记者 白凯

    几只聪明伶俐的猴子,几名衣衫褴褛的耍猴人。4月20日下午,在泰山火车站桥洞子附近,一场“猴戏”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和质疑。曲终人散,耍猴人老鲍向中华泰山网记者倒起了苦水……

    泰安街头现“猴戏”,喝彩的多,给钱的少

    “小时候在镇上见过一次,很多年没见了。”市民杨先生说。中华泰山网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穿着蓝色上衣的中年男子,一手拉着麻绳,一手拿着鞭子,不断给猴子发出指令。活泼好动的猴子并不听耍猴人的指令,屡屡做出与耍猴人指令相左的动作,这令耍猴人很“生气”。

    只见耍猴人卷起袖筒,举起皮鞭就向其中一个猴子抽去,见事不妙,猴子龇牙咧嘴发出“嘶嘶”的声音,另一只小猴见机上去拉着耍猴人的皮鞭“救”猴于危难之中,猴子的聪明机智博得现场满堂彩。

    耍猴人“急了”,“让你不听话,来我扭扭你的耳朵长长记性。”耍猴人呵斥道。正当耍猴人做出动作之时,猴子先发制人模仿起耍猴人扭耳朵的动作,引得不少围观的市民点赞喝彩。

    市民兴致正高,人群中一个中年男子,一手攒着一叠十元钞票,一手跟围观市民讨钱。“街头手艺,帮帮钱场。”男子吆喝着。有的市民会掏出几块钱继续欣赏猴戏,更多的市民则选择离开。“虽然猴戏是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耍猴人跟讨饭乞丐没啥区别。”该男子面露苦色说。

    市民质疑虐待动物,耍猴人笑称:别入戏太深

    “这不是虐待动物吗?我看着挺心疼的。”市民李女士皱着眉疑问。面对市民的质疑,耍猴人鲍先生“嘿嘿”直笑。

    鲍先生介绍,他的家乡有个很大的猴子养殖场,猴子是在养殖场买的,一只一岁的小猴大约1000块钱。买回家以后要自己训练,猴子的每个动作都倾注耍猴人的心血,教出一个猴子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而在现场,耍猴人对猴群们或是“声色俱厉”或是“威逼利诱”都是戏剧冲突的需要。

    “以往的猴戏注重猴子的自我表演,而现在的猴戏加进了不少人与猴之间的戏剧冲突。戏剧冲突的加入,是我们这代耍猴人的创新。”鲍先生笑着说,“市民质疑我们虐猴,是入戏太深了。”

    耍猴艺术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是留守还是改行?

    与北方卖艺相比,耍猴人更喜欢到南方去。“南方管得稍微松一点,北方管理就相对严格一些。”鲍先生说。

    伴随着全国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耍猴艺术渐渐被社会边缘化。“我们经常跟市容市貌打游击。”鲍先生说。鲍先生介绍,由于街头卖艺的特点,耍猴人只能向乞丐一样跟看官伸手讨钱。“一下午也没几个人给钱,光景好的时候一天能收入个百八十块,碰见个刮风下雨根本赚不到钱。”鲍先生说

    生存空间的压缩,无尊严的生存,跟社会文明和城市管理格格不入。是留守,还是改行,耍猴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后继乏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场戏咋继续?

    夕阳西下,曲终人散,鲍先生又向记者倒起了苦水……

    鲍先生介绍,他们来自于河南新野,当地猴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9年,新野猴戏入选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即便如此,猴戏依然没有改变被边缘化的危险。“城市管理越来越严格,耍猴人的生存面临困境。村里原有200多人从事耍猴艺术,现在坚持下去的也只有20多个人。”鲍先生说。

    令鲍先生担心的是,不少年轻人对猴戏艺术并不感兴趣,猴戏面临失传的危险。“村里的年轻人都去打工了,谁学猴戏啊,又不赚钱。”

    夕阳下,鲍先生吐着烟圈陷入了沉思。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