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选《牛津词典》2013年度热词当“自拍”成流行词

      日前,“自拍”(selfie)一词当选为英国《牛津词典》2013年年度热词。据统计,其使用率较一年前增加了170倍,已从社交媒体流行语发展成人们普遍接受的词汇。

      词汇反映时代潮流。2002年产生于澳大利亚网络论坛的“自拍”,成为数字时代最流行的社交方式之一。在社交网站里搜索“自拍”,就有数以万计的自拍照。

      “自拍”,源于人们对自我的审视与认知。有人曾慨叹:钢筋水泥限制了人们的交往,现代人的生存边界正在收缩。而在社交网络中风生水起的 “自拍”,正好提供了拓展“存在感”、拓展生存边界的平台。

      “自拍”走红,反映出个人私密空间和社会公共领域的边界正日益模糊。这也印证了美国传播学者乔舒亚·梅洛维茨所言,“私人情境正并入公众情境之中”。在传统观念里,身体发肤、相貌面容都属于个人隐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个人观念的勃兴,人们渴望有创意地表达自己。“自拍”拉近了心灵之间的距离,涵养了“交流、分享、开放”的精神。

      在自媒体时代,很多人都有麦克风和照相机,都享有“拇指发布权”,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向公众推销自己。在互联网上,“自拍”催生了草根文化的兴盛。通过自拍,一个虚拟的甚至是理想化的自我得以呈现,建立起一种自我身份的重塑与认同。

      “自拍”成风,一系列负面影响也接踵而至。人们发现,原本守护隐私的防火墙并非坚不可摧。当洋洋得意的自拍者还忙着自我欣赏时,不经意间,一些重要的个人隐私便泄露出去。通过照片盗取他人信息并侵犯隐私的案例比比皆是。该如何划定隐私的范围也令人头疼——既然都已经拍照公开了,那还能算隐私吗?维护隐私权,面临新挑战。

      过度依赖自拍,会加重自恋情结,甚至会迷失自我。在没有网络的年代,画家们有寄托自我于作品的传统。自拍,也是一种自我寄托,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塑造一个理想化的人格。而过于迷恋“镜头中的自己”,会让我们在现实与虚拟间失去平衡。

      另外,低俗文化和不良倾向也借“自拍”蔓延。在网上拍照炫耀名包、名表等奢侈品,助长了拜金主义和奢靡之风。发布大尺度的艳照等低俗图片,悖德违法。借助网络推手大肆炒作,沽名钓誉,使社交网络过度商业化,误导民众。低俗的“自拍”,是危害网络空间的重要污染源。

      “自拍”是把双刃剑,只有趋利避害,才能成为有益健康、有利社会的生活方式。(宦翔)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