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石刻揭示泰山的自然美

    “泰山天下雄”,“泰山雄天下”。泰山“雄峙天东”,“拔地通天”、“绝然高大”,历来被称为“天下名山”、“天下第一名山。”泰山“五岳独尊”、“雄冠五岳”,历来被视为“东天一柱”,被喻为“中流砥柱”,被誉为“五岳之尊”……这众多的泰山石刻,写出了泰山之壮美。但是,世上的赞美语言再多,也无法写尽泰山之美丽。只能管中窥豹,透过泰山石刻的内容,来欣赏泰山之美。

    1.群峰拱岱

    “群峰拱岱”四个楷书大字,刻在泰山朝阳洞南面的摩崖上,清嘉庆十九年(1814)孔子后裔衍圣公孔庆镕题书。“群峰拱岱”准确地刻画出了雄伟的泰山特有的地理位置,显示了泰山的卓而不凡以及“拔地通天”的磅礴气势。

    泰山山脉方圆426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头100多个。主峰突兀而立,群峰偃伏环卫,形势如天上“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北辰”即北极星,因其位居极妻,为众星所拱卫,因而也为人间百姓所共仰。这一点与泰山极为相似。古人对此多有吟咏:

    明查秉彝《登岱》:

    天连北极千山拱,云拥黄河一线来。

    明谢肇淛《登岱》:

    错落山形皆北拱,微茫海气自东来。

    明杨文祎《登岱》:

    峰峦成拱北,日月早窥东。

    “群峰拱岱”之势有着不同的层次。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为拱卫之势的核心,辐射开去便有日观峰、月观峰、大观峰、莲花峰等,组成岱顶之群峰拱卫之势。

    由岱顶辐射开去,又有鸡冠峰、雁翎峰、天烛峰、丈人峰等,而外又有傲徕峰、凌汉峰、中溪山、摩天岭等。这些峰岭走向不一,但都拱卫着玉皇顶,与主峰成鳞次栉比、等而列之之势。好像一朵莲花,层层花瓣拱卫着花蕊。

    泰山山体之外,是一列列独立于周围的山峰。如,东有海拔1108米的鲁山、1032米的沂山,东南有1156米的蒙山,南有1027米的徂徕山,还有点缀其间众多的低山丘陵,像满天大小不一、明暗有别的星斗,散落于从北极星中心辐射开来的浩渺夜空。而泰山则稳居于鲁中山地的中心星座之位。

    古人认为,东至辽东,南至衡山,西至陕西,北至雁门以北,这一片广大区域里,岱岳(泰山)是居其中央的。这种地理观念的形成,当然是与泰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关。而独特地位的形成,与其说是自然的,不如说是心理的。也就是说,“群峰拱岱”首先是说这一大片区域内的众山群峰,很少有超过泰山主峰海拔高度的,多半是偃伏泰山之侧,拱卫而列。其次而言,便是由于泰山巨大而久远的人文影响,而使人们在心目中对泰山愈发景仰有加。

    书镌于泰山南天门两侧的楹联曰:“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上联极言泰山之巍峨,下联极言泰山之博大,而这正是对泰山自然风貌的总体概括,也是“群峰拱岱”之势所产生的总体效应。正由于此,泰山上出现了大量歌颂其高大、雄伟的石刻。如“首出万山”、“天高与山齐”、“弥高”、“惟天在上”、“只有天在上”、“绝然高大”、“雄峙天东”、“东柱”、“东天一柱”、“维天东柱”、“于山见泰岱之高”、“峻岭”“郁确其高”、“登峰造极”、“俯瞰群峰”、“冠盖五岳”、“鲁邦所瞻”、“仰之弥高”、“与天  地永大”、“天左一柱”、“崧高峻极,”、“雄冠五岳”、“尊崇”、“五岳之宗”、“仰止”、“绝顶”、“峻极”、“擎天捧日”等等。这些摩崖题刻,以极其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泰山之美在于“高”,在于“大”,在于“雄”,在于“伟”,“脾睨千嶂下临天地,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也正如天阶坊对联石刻所言:“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岩第一山。”

    2,一统青秀

    “青未了”、“齐鲁青未了”在泰山卜刻有多处,它一语破的,指出了“青”是泰山的本色。

    泰山是崇高而雄伟的,构成其崇高而雄伟的是山石累累、岩岩峻极的地质地貌,是其内在风骨。而其外在风貌的葱郁与妩媚,则源自于有利的水文与繁茂的植被条件。泰山在地层几度海陆升沉之后,沉积了生命的沃土,繁育了茂密的林木和草丛,曾是“茂林满山,合围高木不知有几”的葱郁之青山。孔子在《丘陵歌》中写到:

    喟然回顾,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枳棘充路,陟之无缘。将伐无柯,患滋蔓延。惟以永叹,涕霣潺湲。

    原始生态的泰山荆棘丛生、林木参天,竟使得圣人无路可攀,不由得涕霣潺湲,令人咏叹水已。当然,那时的人们所向住的主要是畅行无阻的大道,并非现代人所向住的“回归自然”的绿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自然美的意识朦胧初立,大自然的繁荣景象开始纳入美的视野。

    晋谢道韫《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南朝谢灵运《泰山吟》: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男女二谢首先看到泰山高可人天。。其次则看到这高山的满目“秀”色,即那繁茂的林木在装饰着这座大山,使泰山变成美的审美对象。

    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曾登临泰山,分别留下了千古名篇。李白在《泰山吟》中着写道:“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水急松声哀。……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自。”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驰骋想象,写到了泰山的“千峰”、“万壑”、“涧谷”、“绝”。也写到了泰山的“碧峰”、“青苔”、“长松”、“山花”,雄伟的山势,秀丽的山色,已不再是荒蛮的山野,而变成了诗人自娱的乐园。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则把这如诗如画的美景更加通俗化,把对泰山的总体审美印象概括为一个“青”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青”色正是泰山的生命之色,是林木花草的植被之色,也是最具自然魅力的朴美之色。“齐鲁青未了”所以传颂千古,脍炙人口,正是因为它概括了泰山自然景观“既雄且丽”的基本内涵,又突出了它“寓秀于雄”的主导格调。势连齐鲁的磅礴泰山,襟裹于绵延未了的青郁之中,成为壮美之姿与佳秀之色的完美结合。

    “排闼送青”石刻,说的是一打开门,迎面而来、扑人眼帘的便是满目的青翠,便可以“揽翠,人怀,尽情享受。“栏环翠秀”、“蔚然深秀”、“万古长春”、“青壁丹崖”等摩崖石刻,都写出了泰山之本色。

    进入青秀的泰山,便可融人那深沉浩渺的绿色海洋之中,时时感受到一树一木、一花一草的温情和气息,陶醉于“松拱一天翠,草生万壑青”的天然世界。从而唤起了古往今来文人雅士的激情和雄心,那遍山的题词留字便是见证。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