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微光成炬,照亮生命的尊严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黑暗。”在岱岳区良庄镇的乡间小路上,一辆锈迹斑驳的面包车风雨无阻地行驶了六年。车上坐着蒋相淼老师,他紧握方向盘,目的地是先天脊柱弯曲、无法上学的宏宏姐弟的家。六载寒暑,十二个学期,行程超过三千公里——这条“送教路”,蒋相淼走得坚定而执着。当粉笔点亮生命幽暗的角落,“心灵家园”的沙盘盛起100多名孤困儿童的星点希望,一幅精神共富、志愿服务的齐鲁画卷在乡村振兴的宏图中徐徐铺展。
从自费购置那块移动黑板开始,蒋相淼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宏宏拼音、朗读。起初,孩子沉默寡言,进步缓慢。但蒋老师没有放弃。一年后的秋天,当他像往常一样走进宏宏的家门,看到书桌上那盆盛开的金菊时,心头一热。这无声的绽放,是孩子内心希望重燃的信号。后来,宏宏有了自己的微信,取名“可乐”,生命的态度已然完成最动人的逆转。这份在困境中展现的乐观,正是教育的力量穿透身体局限、点亮心灵的美好证明。蒋相淼老师六年如一日,为宏宏姐弟义务送教,是对“一个都不能少”这一庄严承诺朴实而有力的践行。它生动诠释了: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让所有适龄儿童“进得来”校门,更要创造条件让特殊困难群体“学得到”知识。
送教路上,蒋相淼触摸到孩子们更深层的渴望:物质脱贫≠精神脱困,孤困儿童在保障基本生活之外,更渴望着精神上的慰藉、心灵上的陪伴与人格上的健全发展。于是,他和同为教师的妻子杨金霞,把自家的小院改造成“心灵家园”,一寸寸修补完整那些被命运亏欠的童年。这里有心理沙盘室,让孩子们在沙盘游戏中释放情绪、表达内心;这里有科学实验室和图书角,成了附近村镇孤困儿童周末和节假日的“另一个家”。两年多来,一百多个孩子找到了倾诉的空间和成长的伙伴。在这里,“老吾老幼吾幼”的齐鲁基因,转化为美德健康新生活的现代实践。它深刻说明,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是精神生活的丰盈。在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满足乡村儿童,尤其是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和物质帮扶同样重要。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用关爱筑牢乡村文明的根基。
如今,蒋相淼的微光正聚成火焰——昔日的学生成为今日的同行者,被温暖过的心灵开始温暖他人。程合峰为宏宏姐弟送去价值千元的图书,刚结束高考的张城玮,主动到“心灵家园”当起志愿者。“看到他们冲你笑,眼睛亮亮的,那一刻才真明白了当志愿者到底意味着啥。”张城玮的话,道出了善行传递的力量。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志愿精神的火种在代际间传递,在村居中燎原。蒋相淼点燃的星火效应,恰是泰安市120余万志愿者队伍的微观镜像,个体善举正汇成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的群像。
三十四年教龄,蒋相淼始终带着那只磨损的旧水杯,如同带着丈量初心的标尺。当人们追问“图什么”,他在工作笔记里写下:“我要继续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黑暗;我要继续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绝望!”这道光,照亮了病榻前的课本,温暖了孤独的心灵,也汇聚起更多微光。蒋相淼老师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和志愿者的缩影。它印证着:个体的力量或许微小,但无数份坚守与善意汇聚,足以照亮前路,温暖人间。
□澜岳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