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泰山 > 正文
  • 天时地利人和 首次影像记录让泰山“黄河金带”具象化了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讯(记者刘小东 摄影 通讯员 赵建东 审核 晁彤彤)泰山之巅,夕阳熔金。2025年6月4日傍晚,站在泰山之巅向西北望去,一道微弱的亮线在落日余晖下隐约浮动于黄河长清—平阴河段之上——这正是被历代文人魂牵梦绕、却数十载难觅真迹的泰山四大奇观之一的“黄河金带”。摄影师赵建东按下快门,完成了这一千古奇景的首次影像记录,让沉淀千年的诗文记载跃然眼前。

      

     

      “黄河去泰山二百余里,于祠所瞻黄河如带,若在山阯。”汉代《泰山记》的记载拉开了人们对“黄河金带”的千年追索。从诗仙李白笔下“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的缥缈,到明代诗人“雾阙中天峻,黄河足下流”的雄浑,再到清代袁枚“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的咏叹,“黄河金带”承载了古人对于山河相依的宇宙想象与文化认同。这些记载不仅描绘自然奇观,更将泰山与黄河并列为“河岳双圣”,成为“中华山河”的精神图腾。

      

     

      作为泰山四大奇观之一,“黄河金带”实质是河水反射阳光至天空形成的蜃景光带,观测难度极大。古人早已总结其现身规律:需“新霁无尘、夕阳西下”,尤以八九月份丰水期观赏最佳,此时或风和日丽,或大雨初晴后空气极度通透,尘埃绝少。

      “黄河金带”出现条件极为严苛,需大气通透度、黄河水量、太阳高度、云霞色彩等多重因素完美配合。记者从泰山景区了解到,此前,该奇观只存在于文字中,并没有相关影像资料。

      摄影师赵建东介绍,古代因黄河河道宽阔等原因,更易观测到这一奇观。但后来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变迁以及现代水利工程改变黄河水文等因素影响,奇观愈发罕见。他从2021年起执着追寻这一光影。2024年,他曾18次前往泰山,累计停留55天,观测31次日出、24次日落,仅有一次勉强定位黄河大致位置。此次拍摄时,恰逢泰山周边空气通透度极佳,他在山顶北面紧盯日落方向,终于捕捉到这历史性的一瞬。

      

     

      在赵建东捕捉到的画面中,太阳下方隐约可见一段亮线,随着太阳下落、光线入水角度变化而移动。虽因黄河处于枯水期水量较少导致亮度较弱,却清晰印证了汉代文献“黄河如带”的记载,让传说中的“黄河金带”成为可触摸的现实影像。

      “根据古人的描述,如果在丰水期,水面宽阔,辅以平流雾与极致通透的空气,阳光以完美角度在河面反射,将产生‘穿破银河’般的震撼效果。”赵建东表示,此次拍摄虽未完全达到古诗描绘的辉煌效果,但对他而言已是重大突破。

      

     

      此次影像记录不仅是摄影突破,更见证着泰山周边生态的显著提升。随着区域环境治理深化,大气通透度逐年改善,为“黄河金带”重现创造了条件。泰山景区为特约摄影师提供的便利支持,也让专业观测更具持续性。赵建东计划继续前往泰山观测,期待捕捉到更震撼的“黄河金带”景观,或许有一天能够用镜头重现古人笔下的流金长河。

      

     

      从《泰山记》的初载到今日镜头的定格,“黄河金带”的重现,让自然奇观与文化记忆在泰山之巅完成跨时空对话。这道浮动的亮线,既是山河馈赠的视觉奇迹,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让古籍中的浪漫符号成为生态向好的现实图景。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