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教育 > 正文
  • 泰山学院校友耿成义教授回校作报告 谈及AI时寄语年轻学子“仍要练就‘硬功夫’”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讯(记者 杨丽宁 审核 聂艳艳)近日,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举行耿成义兼职教授敦聘仪式暨学术报告会。报告会前,学校党委副书记、党委统战部部长贾军为耿成义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耿成义向母校捐赠了其著作《如寄》,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田杰昌向耿成义颁发了图书捐赠荣誉证书。  

     

      报告会上,耿成义作了题为《寻找精神原乡:一个文科生的自我养成录》学术报告,重点分享了自己的学术历程与人生感悟,突出讲述了人文素养教育与个人养成,为探讨高等教育文科人才培养提供了优秀的实践样本,也为当前文科教育价值取向的深度思考提供了新的启迪。报告会后,“人文素养与文科人才培养学术座谈会”随即展开,来自校内外的众多知名专家教授围绕文科人才培养展开热烈讨论。

     

      活动结束后,耿成义接受了泰安日报社记者专访。“我是泰安师范专科学校(泰山学院前身)中文系81级毕业生,在母校接受的三年基础训练,成为滋养我一生的人文根脉,促进了个人文化的成长自觉。我和众多的同学一样,对母校和老师们有着无尽的感恩,有着深刻的师专情结。”耿成义说,从读书到工作,从行政到专业,倥偬行色,节奏日新,恒常不变的是,他未尝一日离开“字里行间”的推求,读书、作文、写字、画画是他最重要的精神内容。

      采访中,耿成义也特别提到了给年轻校友的建议。“在这个技术更迭迅速的时代,AI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一般的文字表达,但是无论媒介如何变化,文字功底、逻辑分析、审美感知仍是人生特别是文科生的三大底层能力,是不可取代、不能忽视的‘硬功夫’。”耿成义说,他建议年轻学子可以建立个人文化档案,培养一项艺术技能或鉴赏习惯,努力保持跨媒介表达能力。他特别强调建立“工具箱意识”,系统学习AI新技术,但避免陷入“工具崇拜”,始终以表达需求选择工具;要以文史哲滋养感知力,葆有人之为人的元气,让千年智慧浇灌当下的生命。

      据了解,耿成义笔名耿介耳,是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审,担任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大中小学文化传承工程专委会副主任,著有《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引论》《如寄:耿介耳书画录》等。其创作的《如寄:耿介耳书画录》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4年10月出版,收录作者近年的书画作品、日常札记共400余件,有《水墨笔记》《浮世日札》上下两册,上册分“画录”“书录”两卷,下册收录日常书写的随笔札记,分有“读古札”“人物札”“艺事札”“庚子札”“浮生札”五卷。该书从扇面、手卷、册页、楹联、札记等传统形式中,传递作者的生活、精神、思考和趣味。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