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泰安 > 正文
  • 一名新闻记者的生命接力 ——泰安日报社记者孙文志成为2025年泰安市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生命活过,就不要轻易离开;未来很美,无数精彩在等你呢……”2025年新年伊始,泰安日报社记者孙文志给一位白血病患儿写下了一封信。

      1月7日,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第960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经过近4个小时的采集,孙文志成功捐献26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至此,孙文志成为全国第19222例,山东省第1601例,泰安市第46例,2025年泰安市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捐献结束后,由受捐者医院派来的医护人员立即将混悬液带回,回输到了受捐白血病患儿的体内。

      

      孙文志在捐献同意书上签字。

      我成了那个“万一”

      “试一试,万一配上了呢!”这是大部分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时的共同心声。岁末年初,孙文志成了那个“万一”。

      32岁的孙文志是泰安日报社体育报道中心记者。2024年11月12日,正忙着出赛场写报道的孙文志接到泰安市红十字会的电话。“配型成功了,对方是位患有白血病的男孩!”这通电话像施了魔法,把孙文志“定”在了原地。

      “那一刻大脑空白,但主要是心疼,得这病的孩子太痛苦了。”患儿的痛苦,父母的无助,家庭的绝望......很快,以前采访过的场景像电影似的在孙文志脑海里翻腾起来,不再多想,他干脆地回复红:“献!”

      记者是高强度脑力工作,熬夜写稿是常态,很多男记者都有吸烟的习惯。“既然决定捐献,那就要给孩子提供最健康的造血干细胞,今天开始戒烟、调整作息吧。”晚上,孙文志向妻子张宁说起捐献的事,张宁给出建议。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很多血液病患者康复的最后希望,跟患儿数量比,造血干细胞缺口太大,异体配型成功太难了。”张宁在医院血液科工作了10年,她对血液病患儿的认知更深刻。为了拯救孩子,很多患儿家庭百无禁忌地“试”过一个个看似荒唐的方法。而这背后,是一个个白血病家庭对生的渴望。

      

      孙文志在医院体检。

      生命不能等待。在家人的支持下,孙文志希望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急需帮助的家庭。孙文志平时爱踢球,身体素质比较好。戒烟的滋味不好受,他很快出现了口干等反应,不过想想即将进行的高分配型、体检和捐献,孙文志一直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024年11月27日,根据市红十字会安排,孙文志去泰安市中心血站做了高分配型。几天后,孙文志到泰安市中心医院顺利通过了体检。

      我不想只站在窗边当旁观者

      捐献造血干细胞,被称为平凡人的壮举,但这些平凡人还是少数。

      孙文志加入中华骨髓库源于一次采访。2021年9月18日,泰安市红十字会、市中心血站爱心献血屋联合开展了第七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主题宣传活动。孙文志一早来到现场,帮着布展、整理宣传页。此前,孙文志负责过一阵市红十字会的宣传报道工作,知道他们人手紧张,所以每次活动都主动帮忙,他的身份既是志愿者,也是记者。

      当天,泰安市第12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王元利和第15例捐献者庞利等志愿者也来到现场。20多年来,王元利累计献血278次,共110800毫升,被授予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从他的家到泰安市中心血站有着近21公里的路程,王元利骑着电动车,无数次地来回,初心不变。庞利献血21次,累计献血8200毫升,获得过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孙文志仔细观察、记录着志愿者的举动,大为感动。

      “很多志愿者来自最普通的家庭,从事着最普通的工作,是人群里毫不起眼的人,但他们坦率、真诚、善良、无私,透过他们的善行,我不仅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看到了社会的进步。如果他们能影响更多的人,那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有希望。”活动现场,孙文志问工作人员:“我能不能加入中华骨髓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撸袖采集了10毫升血样,成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员。

      “从工作看,为这份伟大的公益事业不遗余力地做好宣传报道,是我作为记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从个人看,我不能只做一个站在窗边看风景的人,我想走出去,成为捐献者中的一员。”孙文志坚定地说。

      捐献造血干细胞被确认为“见义勇为”

      “捐献造干,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2025年1月3日,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第960医院血液病科,孙文志和省内其他5名捐献者的到来受到了医护人员的欢迎。窗明几净的病房里,和煦的阳光照射进来,缓解了捐献者紧张的情绪。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捐献者送来了生活物资包,包里吹风机、毛巾、拖鞋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孙文志分配到的是一间双人病房,在这里他要生活5天。泰安市造血干细胞捐献服务队队长王传杰将陪同他直至完成捐献。前4天,捐献人主要是注射动员剂,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肌肉注射。“首日注射后没有反应,第二天腰部开始有酸胀感......”在动员剂的作用下,从采访者到体验者,孙文志有了切身感受。

      

      孙文志在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

      1月7日7时30分,造血干细胞采集开始,采集过程就像一次长时间的献血。孙文志躺在病床上,护士从他两个手臂的固定位置各插入一根采集针,建立采集的管道。然后从一只胳膊抽血,血抽出来以后进入体外循环机,把需要的干细胞分离出来,其余的血液再从另外一个胳膊输回到体内。

      随着采集进入尾声,受捐者医院的医务人员已经到来,此行她不仅要带走这份珍贵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还给孙文志带来了受捐者家长的一封信。

      “谢谢您给孩子带来的希望,马上要回输了,希望我们小小的身体,承载着新的血液能在未来扬帆起航。”因为造血干细胞捐受双方信息都要保密,信笺落款没有署名,但孙文志却感觉特别亲切。

      收到信后,孙文志给对方准备了一封回信。动笔前他想了很久,最后他想到了孩子们都喜欢的歌《孤勇者》。“孩子,现在的你就是勇者,唱起来吧,你要充满干劲与激情,美好的未来就在前方!”

      孙文志说,不是有希望了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就能看到希望,希望对方能够像这句诗歌中所言,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依旧能保持勇敢,最终战胜病魔,拥有幸福和健康的未来。

      

      孙文志展示血袋和荣誉证书

      “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孙文志的笔下,记录过我市第3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吴玉逢,呼吁过全市读者为泰安待产孕妇捐献5000毫升O型血,写过自来水户外抄表员的蹲点日记和供热管理员问诊换热站的一天,他活跃在记者一线,把感受转化成文字,传递着新闻报道的力量。

      此行采集结束,山东省红十字会为孙文志献上一束鲜花,向他发放了金灿灿的荣誉证书。

      泰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骄傲地宣布,泰安市红十字会自2009年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已完成志愿者招募和血样入库9500余人份,成功捐献46例。泰安市红十字会联合市委政法委、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已将“造血干细胞捐献”纳入“见义勇为”表扬奖励范围,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用爱心传递希望,用行动拯救生命。

      相关链接:

      造血干细胞捐献日记 ——泰安日报社记者孙文志捐献造血干细胞全记录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记者 徐文莉 摄影 隋翔 审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