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织密“四位一体”防护网 法治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讯(记者 董文一 审核 晁彤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家庭幸福安宁,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我市积极主动聚焦未成年人成长中的诸多社会关注问题,创新工作思路,织密“四位一体”法治化防护网,构建全方位的未成年人保护闭环体系,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多方联动,构建共管新局面我市多个部门联动,形成强大保护合力。市委宣传部等12个部门单位联合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信息通报、会商研判机制,清单化推进年度工作要点,统筹重点任务。在商圈,县级成立16部门协调配合联席会议和保护协会,畅通涉未问题处理渠道,推动行业自律,已妥善处理48件涉未事件。我市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13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754所,新增32.8万个学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06%,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13%;实施未保机构“六化联创”工程,建成远程诊疗和康复培训系统平台,全省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我市召开。泰山区建成省内首家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面积13000平方米,配套成立6个儿童关爱中心,10个街道(镇、乡)建成未保工作站点,330个社区村建成社区村未保之家,打通保护“最后一公里”。
社会共治,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我市执法亮剑优化成长环境。健全学校安全督查机制,部署学校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全方位安全检查,年内抽查149所学校,整改581条问题隐患。成立防治学生欺凌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巡查学校安全管理、校园欺凌等问题。依法治校守护校园净土。我市将学校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整治周边环境。“双副校长、双班主任”法治宣传教育新机制在全省率先实现法治班主任全覆盖。宁阳县78所中小学校1896个班级配备399名法治班主任,采用三种灵活模式开展法治教育,成效显著,排查解决312个校内外安全隐患,涉校警情同比下降15.29%。家庭关爱构建未成年人成长摇篮。我市打造“筑梦阳光护未泰安”品牌,实施“雁阵计划”,构建“1+1+N”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建成6个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引导父母依法尽责。全市城乡社区(村)家长学校达3389个,乡镇级家教指导服务站覆盖率达96%。
数字赋能,满足多元需求
数字技术助力跟踪保护智慧化。我市搭建“未成年人保护综合可视化平台”,建成困境未成年人数据库,“泰山娃”关护App将关护对象纳入平台,“一人一卡”建立档案和关护方案,精准帮教68名未成年人,24人考入大学。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动态监测和全学段资助制度全面实施,1.23万名6至15周岁建档立卡儿童全部教育安置,实现控辍保学“动态清零”。我市实现帮扶救助多元化,开设“110涉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出警”专线,筑牢孤困、残疾儿童防线;实施多项助学项目,资助孤儿108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26人、重点困境儿童166人。我市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医疗保障,全额资助个人缴费部分。我市全方位开展教育引导,坚持日常思政教育,搭建法制和思想道德平台,开设“雷锋讲堂”“儒学讲堂”,建立研学模式。省内首家“泰山家庭法治教育中心”成立,提供法律援助412人次,开展心理测评疏导375人次,不公开听证29场。
法治保障,关爱问题少年
我市从严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快速打击性侵、拐卖等犯罪,全方位落实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制度,封存犯罪记录,涉罪未成年人处理遵循最有利成长原则,制发督促监护令70余份、家庭教育指导令50余份。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因人施策。全市推进相关试点,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保护身份信息,推进专门矫治学校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创设“泰山娃”保护基金,扩大救助范围至部分涉罪未成年人,试点推进综合治理,设立帮教就业指导中心和技能培训基地,“一体五员”工作体系获推广。我市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五部门联合出台意见,建立联络员制度,以工作站为耦合点推进维权工作。建立律师库,实行“四优”原则,对特定维权事项免核查经济困难状况,已受理办结1274件涉及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通过精心织就“四位一体”防护网,我市从多方面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