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时评 > 正文
  • 岱下时评丨培养“财商”意识 远离“网贷”收割

      近日,《法治日报》的一则报道让人唏嘘不已。大学期间的小林为了和别人一样买漂亮衣服、化妆品以及外出旅游,在网贷平台上借了钱,后来挖东墙补西墙,雪球越滚越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毕业后的工资已远远不够每月还款。

      其实,小林并非个例。根据《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近一半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在花着“明天的钱”,他们抱着“利息也不高,按月还应该没问题”“借的不多,毕业上班就有钱还”等心理,一味去追求“高品质”生活,最终却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一批网贷平台应运而生。除了专门的理财App,点外卖、看视频、打车、搜地图、看攻略,到处都会弹出网贷的选项,就连众多办公软件也在推送信贷广告。无需抵押担保、“万元日息2元起”“不还钱就送你”“白用30天”等广告语让贷款看起来格外“容易”。

       殊不知,“天上不会掉馅饼”,便利背后是忽高忽低的贷款利率、数不尽的手续费、逾期费、服务费等,是骇人听闻的暴力催收、是不知不觉的隐私泄露等问题。很多借贷用户陷入恶性循环,甚至面临法律纠纷和信用危机。而要想破除陷阱,让年轻人从网贷“死循环”中脱身,需要多方努力。

       从社会角度来说,面对花样翻新的“套路贷”,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揭露不规范网贷的真实面目,帮助年轻人擦亮眼睛,提高他们的财商。堵不如疏,年轻人面临创业启动、教育培训、房车购置等资金需求,在治理和规范借贷环境的同时,还要为年轻人提供真实透明、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对那些“心术不正”的平台,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惩治力度,激浊扬清,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从个人角度来讲,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财商,学会通过书籍、视频识别一些“套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事出反常必有妖”,当借钱变得越容易,就越需要保持理性和谨慎的心态,年轻人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如果没有还款能力,永远不要步入那个“开端”。当然,如果已经上了“贼船”也不要慌张,一定要和家人坦白寻求帮助,早日脱身;如果已经逾期,并且不时接到有关短信或者电话,也不要拉黑逃避,而应积极与平台协商,告知处境和还款计划,寻求最优解决方案。

       贷款本应是解决燃眉之急的良策,而非趁火打劫的工具;网贷平台更应成为推动金融创新与发展的正能量,而非坑蒙拐骗的温床。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年轻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有序的金融环境,愿每一位年轻人都能拥有一定的财商意识、健康的财务状况与光明美好的未来!

       文:陌语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