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泰安 > 正文
  • 《泰安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讯(记者 王玉)12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泰安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新闻发布会,通报《泰安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有关情况,并就条例的贯彻实施进行动员部署。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泰安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于今年10月26日经泰安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11月30日经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是我市首部关于暴雨灾害防御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其制定实施将我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对提高我市暴雨灾害防御工作法治化科学化水平,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避免、减轻暴雨灾害损失,保障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文明介绍了条例的主要内容。条例采取“小快灵”的立法模式,不分章节,共36条,明确了政府职责和部门职责,对预警措施、应急响应及保障措施、重点场所防范作了详细规定。

       在预警措施方面,条例对编制规划、预案修编、防御指引制定、暴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预警信号发布、信息传播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指出,在编制危化企业、化工园区等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当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暴雨灾害的风险性,从源头上避免、减轻暴雨灾害的影响。规定了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相关部门单位应当编制防汛应急预案,将暴雨预警信号纳入应急响应启动条件。条例要求制定相关行业暴雨灾害防御指引,并规定了指引应当涉及的内容。明确了应当加强暴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设完善暴雨监测站网。条例提出暴雨预警信号实行属地统一发布机制,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密切研判因暴雨引发的灾害风险,适时发布次生灾害预警。此外,条例规定了媒体应当准确、及时播发、刊登暴雨预警信号及次生灾害预警,通信运营单位应当及时安排优先通道向受影响区域内的手机用户发送暴雨灾害预警信号。

       在应急响应及保障措施方面,条例明确了应急响应的启动、应急措施的实施,以及应急保障的内容。首先,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汇总暴雨隐患和预警信息,进行会商研判,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同时,规定了响应启动后可以采取的九项应急措施。其次,对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保障物资储备的内容作出规定,一方面提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规定暴雨灾害应急保障物资实行分级储备、分级管理和分级负担制度。最后,条例强化暴雨预警与响应的保障制度建设,要求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明确有关单位应当保障应急抢险、通信、医院等重点单位的电力供应、用水需求。同时,对防御设施空间安排、避难场所建设及服务提供、人员转移等作了专门规定。

       在重点场所防范方面,条例规定了应当划定城市内涝点、山洪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对暴雨灾害防御数字化建设提出要求,规定了应当建立暴雨灾害预防数字化平台,提升暴雨灾害研判和应急救援信息化水平。加强水库、河道定期检查和监督管理,完善易积水、易涝区域的防洪排涝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暴雨灾害防御能力。由于危化企业在暴雨灾害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条例规定了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单位、危险化学品企业、化工园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暴雨预警信号传播工作机制,做好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并根据信号级别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细化了学校、景区以及人员密集场所应当采取的防范、救护措施。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四级调研员左凤军表示,作为条例的实施主体之一,市应急管理局将充分发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加大对条例的宣传力度,加强预案编修、防御指引制定等相关工作,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落实应急预案行动措施,同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保障条例落实落地,切实让条例成为暴雨防范应对工作中的有力抓手。

       “依法开展暴雨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是我市市县两级气象部门和广大气象工作者的职责。市县两级气象主管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和协调下,履行暴雨灾害预警管理和实施职责。”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徐学义表示,我市气象部门将在统筹安排暴雨防御设施建设、完善暴雨监测站网、暴雨预警信号统一发布、暴雨监测设施保护等方面,正确领会、准确把握条例的规范内容,努力提升重点领域服务能力、基础保障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和安全监管能力,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为泰安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审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