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幻灯 > 正文
  • 泰安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②丨赵祉善:抗美援朝老兵的“传家宝”

      2022年3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泰安市档案馆,将他珍藏了70多年的一批“传家宝”无偿捐赠了出来。老人名叫赵祉善,现居泰安,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作战的志愿军老战士。赵祉善说,这几件“传家宝”,是他今生最高的荣誉。

      

      赵祉善所捐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纪念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建设军人证明书》。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蒋亮亮 摄

      在泰安市档案馆特藏室,记者看到了赵祉善老人于1954年获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建设军人证明书》。“关心国防建设,成为实行义务兵制的骨干,随时响应祖国征召。不居功、不骄傲,保持革命军人的荣誉,争取更大光荣。”阅读着证明书内页《复员建设军人公约》中的这段文字,记者仿佛穿越回那个火红的革命年代。

      

      赵祉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建设军人证明书》。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蒋亮亮 摄

      据泰安市档案馆信息技术科副科长郑广聪介绍,赵祉善老人出生于1931年,祖籍山东高密,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历次战斗中,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系一等革命伤残军人。他所捐的这批红色档案,包括他于1951年荣获的“抗美援朝纪念章”、1954年荣获的“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纪念章”,以及1954年国家颁发给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建设军人证明书》等。“这批捐献档案,可以让我们直观地感受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它们具有重要的档案收藏价值,也是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郑广聪表示。

      

      赵祉善。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蒋亮亮 摄

      在金山路26号市直机关二宿舍南院的一处小院中,记者见到了居住于此,虽已年逾九旬,但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赵祉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回忆起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赵祉善向记者动情地唱起了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共中央决定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当时,赵祉善正在家乡担任民兵连长。“有人的出人,有物的出物,有钱的出钱,我当时就自愿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带动我们村7位青年报了名。过江以后就是夜行军,一宿跑了50多公里,朝鲜天寒地冷,气温低于零下20℃,我们身上当时穿的都是单衣,在雪地上,鞋有时候就冻脚上了脱不下来,用手榴弹敲打敲打才能脱下来。”谈起入朝作战之初的艰难困苦,赵祉善至今记忆犹新。

      抗美援朝后勤保障困难重重,伙食、被服等问题成了每一位志愿军官兵都要面对的严峻挑战。赵祉善说,很多时候,官兵们只能靠掺雪的干冷炒面和硬如顽石的冻土豆充饥。“吃的就是土豆,土豆是主食,有时候咬不动就啃,吃的时间长了,就吃成夜盲眼了,缺营养,晚上看不见人。”赵祉善说。

      尽管条件极其艰苦,但赵祉善始终将祖国与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舍生忘死,勇斗、智斗敌人。“有一天下大雪,我们3位战士滑雪滑到阵地山脚下,偷偷摸上敌人所在的高地,正好出来一个敌人,我拽着一条腿,一下就把他摔到山底下去了,死活就不知道了。”讲起当时偷袭美军岗哨的经历,赵祉善依然难掩兴奋。

      采访中,老人向我们展示了身上多处永不磨灭的“军功章”。“第一次负伤是我们山上没弹药了,得下山去扛,我扛回一箱炮弹,通过敌人封锁线时,有个炮弹皮击中了我,削进了右胳膊下边的位置。”赵祉善掀起上衣,向记者展示了他右前胸的伤疤,并告知记者,弹片至今还留存体内尚未取出,阴天下雨时伤疤处就会疼痛。

      第二次负伤更是给赵祉善留下了终身难以抹去的回忆。“在第五次战役中,我正在战壕里执勤,这时候敌人一直往我们阵地上打燃烧弹、烟雾弹、炮弹,不幸让炮弹皮把左胳膊削去了。”赵祉善撸起左袖筒,向记者展示了他残缺的左臂。

      受伤后,卫生员给赵祉善进行了临时包扎。辗转被送至后方后,因为缺少药物,他左臂伤口处开始化脓、腐烂。赵祉善告诉记者,当时,他伤口腐烂的地方味道非常大,“脓血滴答滴答的,烂皮烂肉成块儿往下掉”。尽管伤情严重、九死一生,但赵祉善依然感到自己是幸运的,“我们这个班14个人,活着回来的只有3个,战友们牺牲得都非常壮烈,我非常怀念他们。”提起牺牲在朝鲜的战友们,赵祉善不禁潸然泪下。

      谈及最近引发巨大反响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尤其是该战役中著名的英雄“冰雕连”时,赵祉善表示,他觉得电影拍摄是比较真实的,也非常感人。“我们为什么取得胜利?那是因为我们宁愿在那里趴着冻死也不能动,得守住这个地方。”赵祉善说。

      1955年,作为抗美援朝功臣、一等革命伤残军人,赵祉善转业至泰安,开始在国内建设岗位上继续发挥光和热,历任泰安地委副书记、泰安地委纪委书记、泰安地委政协副主席等职,直到1993年退休。

      泰安市档案馆副馆长孙暄表示,赵祉善老人的这批“传家宝”,是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国军民反帝反侵略壮举的重要印证,对于我们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激励每一位后辈不断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永远不要忘记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要懂得珍惜。要培养我们的子孙后代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远传下去。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采访结束时,赵祉善表达了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心声。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畅 蒋亮亮 于祎杰 通讯员 庞岱民】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