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泰安 > 正文
  • 拾忆古村落 | 杏梅树下、老井旁 山村“寻味”慢时光

      “归来何事添幽致,小院庭前自煮茶”。直面青山,坐拥满树繁花,在石头房的民居里,享轻煮时光慢煮茶的悠闲,品百年古村落的文化意蕴……新泰市龙廷镇掌平洼村,这处过去大家眼中的“土疙瘩”,近年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和杏梅资源,变成了“红色+绿色”“生态+文化”相互融合的特色旅游村庄,惊艳四方。游客们纷至沓来,想要成为这山水田园处、阡陌村庄里的“村里人”,掌平洼村也成了大家向往的诗和远方。
    【拾忆古村落】杏梅树下、老井旁  山村“(3070449)-20240508153310.jpg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初夏时节,三面环山的掌平洼村,树林葱郁,千亩坡岭,林果挂枝,微风中飘散着淡淡的果香。走进村庄,依山而建的石屋错落有致,一棵棵老树静静伫立墙侧。石墙上斑驳的印迹,老树上苍劲虬曲的枝干,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深厚。这里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却有着桃花源般的古朴纯净。

      掌平洼村位于新泰市龙廷镇东北部,于明朝洪武初年建村,西靠绵延数公里的九顶凤凰山,因四面环山,中间洼地形似手掌,故而得名。由于村里多为山地,土地瘠薄,昔日的掌平洼是一个四乡八邻皆知的贫困村。20世纪90年代初,依托山势,村里开始大规模种植杏梅。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小小杏梅为掌平洼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们全村共发展种植1200多亩杏梅,年产干鲜果700万公斤。杏梅产业已成为掌平洼村远近闻名的形象名片,掌平洼村也成了江北杏梅第一村。”掌平洼村村委会主任刘付强说。

      【拾忆古村落】杏梅树下、老井旁  山村“(3070447)-20240508153305.jpg

      在掌平洼村,除了杏梅,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一口20世纪60年代挖掘的老井——盘龙古井。古井原为抗旱而建,掌平洼村历时十年,用工25万余个,开挖土石3万立方,硬是在山地开掘出口径18米、井深26米的螺旋井。因井内108级台阶呈螺旋状下降,又名螺旋井。这口井也成为掌平洼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见证。

      时过境迁,螺旋井早已失去了灌溉作用,但掌平洼村的人还喜欢围聚在老井周围打发时间,有卖村里土特产的,有卖从地里挖出的野菜的,还有卖家里蒸的地瓜面窝窝头的。赶上没有游客时,大家凑在一起打牌、拉呱,日子过得十分惬意。“现在村里的日子好了,不仅油杏卖到了全国各地,一年到头来村里旅游的人也多着哩。我们在老井旁卖点土特产,还能出点力,给家里补贴点家用呢。”村里84岁的曹安仁老人说起村里的变化滔滔不绝。

      一口老井,一种精神。掌平洼村是革命老区,是一片浸染了革命前辈鲜血的红色土地。1947年2月至5月间,陈毅和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先后发起莱芜、泰蒙、孟良崮等重大战役,其间,陈毅曾三次进驻新泰龙廷,落脚到掌平洼村,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革命故事。近年来,掌平洼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历史,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起龙廷革命历史纪念馆,为掌平洼村发展红色旅游注入了“活水”。

      【拾忆古村落】杏梅树下、老井旁  山村“(3070448)-20240508153308.jpg

      依托特有的油杏、螺旋老井、红色文化等资源,掌平洼村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业,于2014年成立了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保持山区原始风貌和农民生活方式两不变的基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根据“一房一文化,一院一主题”的文化理念,共修缮整理56处房屋院落用来发展旅游业。同时,掌平洼村拓宽硬化6公里环山路,串联起杏梅采摘园休闲体验区、梯田风景区,打造了集赏花、采摘、观老井、吃农饭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在全省叫响了“杏梅古村落”乡村休闲旅游品牌。

      如今的掌平洼村,每年迎来游客10万多人次,实现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00万元、村集体增收40万元、人均收入突破18000多元。对于下一步村里的发展,刘付强也有了自己的打算:“我们将继续做好研学基地建设,计划建设特色民宿暨接待中心,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努力打造红色文化、绿色生态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特色村。”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记者 杨文洁 审核 聂艳艳】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