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泰安 > 正文
  • 守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泰安历史建筑由2019年的40处增加至103处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讯(记者 郑凯 审核 陈茂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张非常重要的城市名片,是提升城市影响力、吸引力、知名度的重要载体。近日,市住建局召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议,通过总结工作、交流经验、部署任务、业务培训,提升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水平,全力守护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目前,全市有红门路—岱庙—通天街历史文化街区1个,历史建筑由2019年的40处增加至103处。

      我市完成历史建筑“达百”目标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只有传承历史韵味、坚守文化品位,才能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金字招牌”,既代表城市形象,又关乎城市发展。

      2007年,泰安被国务院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多年来,我市坚持把保护历史、传承文脉作为彰显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系统推进名城保护工作。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和利用,目前,全市有红门路—岱庙—通天街历史文化街区1个,历史建筑由2019年的40处增加至103处,2023年度全市新增历史建筑24处,完成“达百”目标。

      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推动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高水平推进、高质量发展?此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议召开的目的不言而喻。本次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参会人员集体学习了中央领导对扎实做好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及署名文章,各县(市、区)、功能区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姜军峰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第二阶段,会议组织开展了泰安历史城区保护业务培训,详细讲解《泰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普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知识,为扎实开展好历史文化保护奠定了基础。

      历史文化保护更有“章法”

      近年来,我市城乡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去年是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显著提升的一年,特别是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逐步构建,让我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更有“章法”。

      《泰安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于2023年2月1日正式施行,弥补了我市历史文化保护地方法规的空白,为我市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管理提供全面具体、切实可行的依据和措施;《泰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于2023年11月8日通过省政府批复实施,这一规划明确了保护名录,细分保护对象的保护范围和必要的建设控制地带,提出保护措施建议,是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指南,是在城乡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开展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泰安市红门路—岱庙—通天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待审查通过后报请批复实施。

      此外,市住建局作为牵头单位,还成功举办了泰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题培训班,邀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权威专家专题授课,培训人员130余人;积极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历史建筑普查等工作,历史文化保护名录不断完善;持续推动“红门路—岱庙—通天街”历史文化轴文旅提升项目实施,指导八路军115师后方医院、大孔庄村扬水站、攻济打援指挥部纪念馆等历史建筑成为教育大课堂、红色教育基地,历史文化资源焕发出新活力。

      推动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资源,留住城市记忆,赓续历史文脉,是维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今年,我市将着重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提质增效,从制度优化、资源挖掘、保护监管、活化利用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和展现泰安历史文化名城价值特色。

      今年,我市将建立历史文化名城日常巡查制度,落实好省住建厅部署要求,建立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正负面清单机制,明确保护与利用的原则底线。继续深入挖掘和认定历史建筑,严格历史建筑专家论证与认定公布程序;深入挖掘传统风貌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潜在资源,对满足历史文化街区认定标准的,积极推进论证和申报程序。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市级检查,全面核实县级自查情况,查找历史建筑存在问题并督促整改;开展2024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自评估;各县(市、区)、功能区将结合当地实际,探索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范畴,增强历史建筑巡查力量。健全全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汇总形成全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加快推进新公布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和挂牌工作;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监管平台建设,打造成集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三维展示及实时监测、宣传展示、群众互动等一体化综合性平台。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实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积极争取红门路—岱庙—通天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申请省级试点。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广泛发动群众关心参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力统筹好保护与发展、保护与民生、保护与利用、单体保护与整体保护,持续在真重视、真懂行、真保护、真利用、真监督上下功夫,凝聚全社会参与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推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