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泰山 > 正文
  • 天下泰山·历史名人与泰山丨包公的泰山因缘

      包拯立朝清正,民间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宋史·包拯传》)这样的谚语,意思是想打官司还走不起后门,就去找和阎王爷一样不收礼的包拯,将包公与地府阎王并提。而在当时民众信仰中,泰山为地府所在,东岳大帝为地府天子,于是出现了包公死后魂归泰山,担任泰山地府中的“东岳速报司”一职。这个传说在宋金之际便已出现,金人元好问在《续夷坚志》记述的一段轶事,正反映了这一民间信仰的盛行。宋话本《金刚感应事迹》也有此说(《永乐大典》卷七五四)。元曲词中言:“怎瞒那掌东岳速报司,和这判南衙包待制。”元初在蒿里山所建“七十五司”中,便奉祀有“判速报司”,并载明神主“姓包氏”。后人又在泰安城西跨街建报司阁。弘治《泰安州志》卷一“速报司庙:在州城西一里”,为两层过街阁,方言称之为“吐炮司”。包公已俨为泰山地府主神之一。

      宋元话本中,包公在泰山的官职又“由阴转阳”,从地府大臣变成州县长吏。北宋泰安被称为“奉符县”,在话本小说《三现身包龙图断冤》(《警世通言》卷十三)中,包公入仕便初任“奉符县尹”,并演绎了一段其任上侦破凶杀命案的传奇。这一小说家虚构的任职,后被史家采入地方志中。在清代编修的《泰安县志·名宦》中,包拯被列为历任县令之一员,“拯曾为奉符尹,奉祀名宦”,进而在泰安城郭建立专祠,以行奉祀。这便是泰山庙祀包公的由来。

      对于包公与泰山的因缘,清代泰安知县徐宗干有所揭析:“尝谓泰山下,其俗好鬼,如以高里山讹为蒿里,道家言泰山主生死,盖即梁父主生、亢父主死之说,而相沿为地狱、为阎罗。愚民好事,必有以包公实之者,而后人又以傅、张二公严明之称,媲美龙图,因并祀之,遂相传以包公亦曾任此耳。然先哲风流,民有习好,固无足深辨也。”真切道出其从“传奇”到“信史”的衍化过程。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记者 李岩 审核 聂艳艳】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