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泰山 > 正文
  • 历史名人与泰山 | 王羲之与泰山的渊源

      王母池后边有处陡涧深谷。谷底一侧平整的石头上,写着两个大字:第一个字模糊不清,据说是个“龙”字,第二个是个“门”字,“龙”字模糊不清的原因传说是它已变成一条真龙从“龙门”里逃跑了。

      王母池东边、吕祖洞的北头有个很大的水湾,叫虬龙池,据说里面关着一条触犯天条的虬龙。虬龙池池浅水少,虬龙无法施展身手,只好夜间跑到汶河里,它一伸腰身,这一带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碧霞元君很想救出这条虬龙,正巧王羲之来逛王母池,碧霞元君就想借王羲之之手救出虬龙。当王羲之朝虬龙池走来时,碧霞元君变成白胡子老头,拄着一根龙头拐杖,挡住了他的去路。老者说明来意,想求两个字。王羲之用龙头拐杖在石头上写了“龙门”二字后便走了,等他回头再看时,老者却不见了,只见一道白光从池中升起,虬龙从“龙门”里逃走了。

      灵岩寺位于长清区万德街道,此地古称灵岩山,是东岳泰山十二支山之一。灵岩寺即坐落于主峰之下,灵岩山青壁四削,方正如印,世人称之为“方山”。十六国时,灵岩山又名为昆仑山金舆谷。

      灵岩寺传说为竺僧朗所开创,竺僧朗是后赵名僧佛图澄弟子,与道安同学。竺僧朗自公元351年从邺地来到泰山,看到这块虎踞龙蟠的风水宝地,遂在此修建神通寺,金舆谷成为黄河下游最早的佛教圣地。竺僧朗在泰山传法50余年,且一直未离开泰山半步。由于竺僧朗佛学修养高深声名远扬,前秦苻坚、东晋司马曜、后燕慕容垂、北魏拓跋珪、后秦姚兴、南燕慕容德先后致书竺僧朗,颂扬他的学问,并馈赠供养物品,以示崇敬。

      公元382年,竺僧朗与同学道安、法和于泰山金舆谷设会,举行彪炳史册的“金舆谷之会”。三大高僧在这里设坛讲经,畅谈佛理,信众云集,场面宏大。从此,金舆谷成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闪亮的地名。

      竺僧朗在泰山北麓讲授佛法,听者千人,就连石头也连连点头。这传说中的“点头石”千百年来一直立于朗公山上,状若老僧,俗称为“朗公石”。

      金舆谷法会期间,道安与法和二人登山远眺,谈论死后归宿问题。道安认为修有智慧,就可达到解脱,不必再担心轮回生死了。

      从此,金舆谷成为泰山的佛教圣地,泰山地区从此成为山东的佛教中心,并由泰山向东、向南传播。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