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泰山 > 正文
  • 天下泰山·揭秘泰山丨了不起的泰山绿化史

      13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杜甫吟出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千古绝唱,赞美高大巍峨、神奇秀丽的泰山。但是你知道新中国成立之时,泰山是什么样的吗?20世纪30年代,泰山历经战火,泰山名木古树、珍稀植被被破坏殆尽,曾经的“青未了”一度沦为“赤无毛”。偌大的泰山仅在庵、观、寺周围及登山盘道两侧剩下残林不足3000亩,森林覆盖率不足2%。

      新中国成立以后,泰山迎来了新的生机,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泰山保护力度,在泰山上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运动。经过一代代泰山林业人70年来的不懈努力,泰山森林覆盖率达到95.8%,郁郁葱葱、满目苍翠,再现“齐鲁青未了”的壮美景象。

      历代帝王曾专门下诏保护泰山

      泰山自古多树木,史书上曾有“茂林满山,合围高木不知有几”“朱樱满地,古木参天”“凌汉峰南竹树森森,未见先鸣”“盘道两侧,茂林涧草”等记载。自古以来,泰山绿化便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1.png

      △泰山郁郁葱葱。 通讯员供图

      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祭祀之地,因而历代统治者比较重视对泰山林木的保护。秦始皇到泰山封禅的时候下令“勿伐草木”。汉武帝刘彻曾八次登封泰山,植柏树千株,并专门设有郡守管理泰山事务,还设有山虞长管理庙宇、山林。唐玄宗封禅泰山时降旨“近山十里禁止樵采”。宋真宗登封泰山时诏谕“树当道者勿伐”。自唐代到宋代、金代、元代,因有护持山林之诏令,泰山原生植被保存较好。

      但到了明代,兵匪伐木破坏了泰山山林,清代又进行了大量补植。清康熙年间重修岱庙,首开“国家拨款在寺观内植树”的先河。后来寺庙宫观开始在泰山兴建,在其院内及周围广植树木、花草成为常见绿化手段。如今,在泰山众多的寺庙宫观中,都有遗存百年、千年的古树名木。这些古树在泰山景区工作人员的管理呵护下,至今树影婆娑、生机盎然。

      泰山林业人创造绿化奇迹

      1948年泰安城解放,当年9月,泰山专署就颁布了《关于森林树株保护的布告》,要求“爱护现有树株,奖励封山造林,鼓励在山荒空地种植果树、桑树”。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泰山绿化,对国有荒山进行了大面积封山育林和人工绿化,泰山林场职工和人民群众对绿化泰山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2.png

      △泰山美景。 通讯员供图

      经历过战火洗礼的第一代泰山林场人,响应党的号召、听从党的召唤,无论春夏秋冬,面对恶劣的环境,克服严寒酷暑,住石屋、搭窝棚,不讲报酬、无私奉献。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搭建的石屋成了林场工人唯一休息的场所。石屋大多就地取材,墙壁石头采用山上的块石、片石垒成,屋顶用麦草覆盖,这种以石为墙干草为顶的石屋构造,简陋却实用,具有极强的山区特性。大家天刚亮就上山,天黑后才收工返回,涉涧越险,风餐露宿,在无法攀缘的悬崖峭壁,就用绳索吊植幼苗,或是将树种子塞进泥球里抛掷上去,让树种在悬崖裂缝中生根发芽。如今的泰山,留下了第一代泰山林场人住过的46个石屋子、800余个帐篷。

      经过泰山人70年来的艰苦奋斗,泰山植被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巨大的提高,最终形成了无峰不绿、有水皆清的自然景观。

      多举措筑牢屏障守护绿色泰山

       泰山是承载传统文化的历史之山,在一代代泰山林业人的努力下,泰山不仅成了展现齐鲁大地生态文明水准的自然之山,更成了一座凝结着泰山儿女创业历程的奋斗之山、精神之山。

      近年来,泰山景区以森林可持续发展为依据,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了泰山森林的主导功能为生态服务功能,确立了培育健康风景林的工作目标,重点在营造有泰山特色的近自然森林、古树名木养护、有害生物防控、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研究与监测等方面开展了工作。泰山林场也已成为融生产经营、教学实习、科研、科技推广示范、森林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公益型林场。

      同时,为更好地绿化美化泰山,让人民群众多年植树绿化的心愿能够付诸行动,泰山景区于2021年9月30日发起了“泰山云植树”活动,截至目前,上千人通过“泰山云植树”微信小程序进行线上认养。线上捐赠的“泰山云植树”资金将会被全部用于泰山植树造林、林木后期养护和抚育。“泰山云植树”为人们提供了互联网种树的新模式,将海内外热心网友绿化美化泰山的心愿变为现实,也为泰山生态环境的改变积聚了正能量。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记者 李岩 审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