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安人春节记忆的“馍”法传承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讯(记者 秦承娇摄影 陈阳审核 晁彤彤)“二十八把面发,打糕蒸馍贴花花”。眼看着春节就到了,山东泰安大汶口镇的夏鹏娟已经发好了一大盆的面,今天,她的主要任务是蒸“枣山”花馍馍,祭祖上供用。

      过年蒸馍馍,这是泰安“忙年”的习俗,尤其是那造型多样的花馍馍,更是承载着多重使命,餐桌上它是食品,逢年过节是礼品,祭拜祈愿则是贡品。

      只见夏鹏娟将面粉往面板上一撒,二次醒发的面团经过反复揉压变得更加柔软筋道。之后,她将大面团分出一个拳头大的小面团和无数个鹌鹑蛋大小的小面疙瘩。小面团擀薄擀圆,做成“枣山”的“底座”。小面疙瘩在手心轻轻一搓,化为指状,随即圈住洗净晾干的金丝小枣,变为白边红心的“枣花”。再将“枣花”从“底座”外围一圈圈铺底、一层层垒高,寓意“步步登高”。

      

      冷水上锅、大火烧开,30分钟的旺火蒸制,面香味、枣香味顺着蒸腾的热气直往鼻子里钻,一个最传统的花馍馍便做成了。

      “‘枣山’现在有个吉祥的名字,叫‘步步高’,这是春节前最畅销的产品,仅农历腊月的网上订单就超过10万单。”距离太平街村30公里外的省庄镇,泰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汶阳馍传承保护单位——山东泰山牛馍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面点车间内,总经理谢秀伦正在指挥着工人快马加鞭赶制花馍。

      

      “汶阳麦,石磨磨,泰山泉水把面活,槐木杠子跳着压,高桩馍馍蒸一锅。”拔地通天的泰山,汤汤西流的汶水,是黄河下游独有地理奇观,它们造就了“自古闻名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汶阳田哺育、滋养泰安人,也哺育、滋养了泰安的风土民情和饮食文化。

      “汶阳田一带有着‘初二姥娘初三姑,初四看望岳丈母’的春节走亲戚讲究,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女婿登门。女婿带着隆重的‘四牲礼’探望孝敬岳父母,而岳家也将女婿视为最尊贵的客人,热情款待之后,并回赠年糕,也就是花馍馍,寄望女婿年年登高。”肥城市收藏家协会会长李武刚说。

      谢秀伦生长、学习都不曾离开汶阳田。“在这里待得越久,越发现这片土地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去守护、传承的文化。”谢秀伦发现,泰山汶阳馍与一般的馍馍不同,它采用三伏天晒制的面瓜曲头引子发酵,口感更松软。

      自2013年开始,谢秀伦重新挖掘和整理泰山汶阳馍的生产工艺,创新实现规模化生产。目前,可年产汶阳馍100万件。同时,为更好满足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他以南瓜、紫薯、绿叶蔬菜等纯天然食材加工得来的各色果蔬汁、果蔬泥作为天然色素,制作颜色鲜艳、造型多样的花馍。

      每逢重要时节蒸一锅热腾腾的馍馍来款待贵客、感恩这块养育他们的土地,已经是泰安的一种文化沁润。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泰安花馍馍的传承与保护之中,目前已有4项与花馍馍相关的制作技艺及习俗列入泰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与谢秀伦的规模化生产不同,泰山祈福喜馍馍的传承人吴红霞仍旧采用全手工的制作工艺。在吴红霞的面点间,30多名女工正在赶制春节礼盒。他们与吴红霞相似,从小看着母亲、祖母一辈做馍馍,耳濡目染便学会了这门手艺。现在,为了适应消费者的口味,他们开始在传统的花馍馍基础上,加入蜂蜜、牛奶、蛋清等食材,让喜馍馍更加香甜、富有营养,并根据祝寿、温居、祈福等不同使用场景,设计了福如东海喜馍馍、天伦乐小花馍组合、泰山祈福福袋等多种多样的喜馍馍造型。

      据统计,泰安市糕点及馒头制作企业达到123家,除传统销售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工坊开始利用直播、网店等形式扩大销售规模,传统的泰安花馍馍搭乘电商“飞”上全国千家万户的餐桌。

      

      “每年除夕我们会带着泰山祈福喜馍馍登泰山,在山顶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祈福国泰民安。”吴红霞说,祈福后的喜馍馍会放在供桌上,分享给全国各地来泰山祈愿的游客,汶阳田的麦香也随着游客走出泰安、走到更远的地方。此时的花馍馍就像接天连地的“信使”,一头连着人间烟火,一头连着泰山祝愿。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