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泰山 > 正文
  • 挑灯夜行,灯光万点盘旋如龙——古代泰山也曾是“不夜山”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讯(记者 刘小东通讯员 孙健 审核 王天姿)近日,夜间的泰山亮起灯光,照亮登山路,游客夜登泰山告别了手电筒,夜爬变成夜游。根据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周郢的研究,古代的泰山,也曾是灯火通明的“不夜山”。

      周郢介绍,古代香客登泰山大多选择子夜出行,黎明上香。清代高珩的《朝岱》中描述“香火逐群礼泰山,半夜鸣金催社侣”,清代朝廷到泰山碧霞祠祭祀也是夜间寅时(凌晨三点钟到五点钟),夜间的登山盘道灯火长亮,把泰山装点成了一座“不夜山”。

      “比较早的提到夜登泰山进香风俗的是明代嘉靖年间王世贞的《游泰山记》,里面记载‘三鼓(零点前后)起,启堂之北扉而望,若曳匹练者,自山址上至绝顶,又似聚萤数百斛囊中,光熠耀不定。问之,乃以兹时士女礼元君,灯鱼贯而上者也。其颂祝,亦隐隐可听云。’”周郢告诉记者,明代崇祯年间张岱的《岱志》则进一步描述了此壮观场景:“出门,天未曙,山上进香人,上者下者,念阿弥陀佛,一呼百和,节以铜锣。灯火蝉联四十里,如星海屈注,又如隋炀帝囊萤火数斛放之山谷间,燃山熠谷,目眩久之。”

      

      到了清代,民间香社延续了明代的习惯,香客登泰山大多选择夜间,顺治年间严书开《乙未东游日记》中描述夜间的泰山“灯光万点,莹莹然如星移、如萤熠”,康熙年间吴源起的《四岳游记》文字记录泰山“进山二里许,红门一路火炬迎送,俗名火龙,远望盘旋如龙也”。乾隆年间程志隆修的《泰安县志》卷八《风土志》“市廛”对夜间的泰山作了生动概括:“每当香客云集,铙鼓喧阗,直达红门以上,夜半灯火两行,如繁星之布半天,亦岱麓之奇观也”。

      “有趣的是,除了香客自己挑灯夜行,山中人员,主要是行乞的人,还提供‘照明服务’,举着灯笼或是火把,在泰山盘道沿线向香客乞讨。”周郢介绍,清代人的诗文中就有很多相关记录,比如清初王曰高的《岱岳游记》云:“稍北则见火光一带,自上而下,蜿蜒天半,乃贫儿秉炬以照行人因索施钱者。”

      

      古代人持火把或灯笼夜登泰山的场景虽然壮观,但对泰山生态造成了不利影响。山中的树木被当成燃具遭到滥砍滥伐,使用火把也带来了火灾隐患。清代泰安知县徐宗干《新建坎桥碑记》中就表示:“泰民之害安在,火患是也。山谷之间,茅茨比栉,一炬而延数家。”

      “可能地方官府对此有所整顿,清代光绪以后,此类记述渐渐变少,这说明或许燃灯夜行的风俗有所停止。而现在实施的泰山盘路亮化工程,不仅是对旅游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对古代泰山‘不夜山’胜景的复现。”周郢说。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