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泰山 > 正文
  • 档案中的泰山④丨金兰之谊

      编者按:泰山,拔地通天的神圣之山,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一份份来之不易的珍贵档案,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泰山故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市委重大发展战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泰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2023年,泰安市档案馆聚焦档案存史资政育人功能,联合泰安日报社推出系列微纪录片及图文报道《档案中的泰山》。

      我们将邀您一起探索泰山档案背后的故事,从中感悟历久弥新的泰山文化,汲取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今日,我们推出了本系列微纪录片及图文报道的第四篇——《金兰之谊》。本篇揭示了北宋《哭守道先生》诗碑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泰安徂徕镇桥沟村一农户家中重现于世的传奇历程,讲述了北宋泰山学者、泰山五贤之一石介先生(字守道)与其友人亦即诗碑作者刘概二人的人生及友情故事,还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北宋仁宗年间、庆历新政前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石介像

      仗义执言遭贬斥

      这是石介一生中最低落的时刻。北宋景佑二年即公元1035年冬,天色已阴霾数日,北宋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府衙,30岁的南京留守推官石介跪伏于地,正在接受一项来自东京汴梁考课院的人事任免令。随着公差的宣读,石介的神色由最初的期待慢慢变为不解,最终又化作落寞与激愤。

      原来,因在应天府政绩颇佳,朝廷原本已宣布擢升石介入京担任御史台主簿,然而,即将赴任之际,他却因上书提出加强军备以防西夏入侵、废除五代时期旧有不良习气等主张而触怒朝中守旧派。在守旧派谗言毁谤下,朝廷决定不再提拔石介,而将他降职为从八品小官镇南掌书记。

      

      △徂徕山独秀峰下徂徕书院故址

      清代散文家姚鼐《登泰山记》中,有“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的句子。徂徕山,位于泰山东南一望之地,是泰山姊妹山,风光秀美,底蕴深厚。北宋早期,徂徕山脚下今泰安市徂徕镇一带属兖州乾封县。景德二年即公元1005年,石介便出生于此。早年,他师从于当时极富声望的政治家与学者范仲淹,深受范氏的教育与感染。二十六岁时,石介参加科举,获"进士及第",不久后被任命为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

      

      △徂徕山西北麓石介墓故址

      声色瑰丽的北宋初年,酒香诗韵似乎没有尽头,但石介始终坚信,他的人生担负着更为宏大的使命。朝廷罢而不召、横加贬斥,对这位素来抱负非凡的士子,无疑是当头棒喝,他究竟还能否实现“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政治理想?

      惺惺相惜作《辩谤》

      壮志难酬,石介只得终日寄情山水,将满腔苦闷与不平化作诗文。这首名为《闻子规》的遣怀诗,正是创作于这个时期。

      我本鲁国一男子,少小气志凌浮云。精诚许国贯白日,有心致主为华勋。位卑身贱难自达,满腹帝典与皇坟。有时愤懑吐一言,小人谤议已纷纷。——石介《闻子规》

      一日午后读书,他被一部名为《韩吏部传论》的旧书深深吸引。此书作者名叫刘概,对他的声名,石介早有耳闻。

      刘概,字孟节,北宋青州府寿光县人,年纪约长石介四五岁。喜为诗,慷慨有气节,束发之年便举进士及第,任青州府推官,不得志,短短数年后便弃官归隐青州冶源山。

      天圣四年即公元1026年,宋仁宗下诏命各地举荐贤能,时任青州知府滕绶对隐士刘概的才学甚为赏识,将他列在所有被举荐者的首位,尽管刘概婉拒出仕,但此事却依然引发了当地守旧势力的嫉恨,以至谣言毁谤四起。

      《宋史·石介传》曾详尽描写了石介的性格,说他“乐善疾恶,遇事奋然敢为”。性格刚介耿直、同样频遭非议的石介,在阅读刘概著述时,分明从字里行间读到了另一个自己。带着对刘概学识的仰慕、以及对他所遭受污蔑的愤慨不平,石介有感而发,创作了一篇名为《辩谤》的文章,为刘概与滕绶知府辩白鸣冤。

      知吏部之大道,知概之名不虚得,知滕之被谤。噫!吏部之道,二、三百年得刘概伸之;刘概之名,二、三十年得滕公发之;滕公之谤,八、九年得石介明之。——石介《辩谤》

      文章中,石介写道: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唐代韩愈先生宣扬的大道,也知道了作者刘概名不虚传。唉,韩愈先生的大道,在他作古二三百年后得到了刘概的弘扬;刘概的声名,在他出生二三十年后,得到了滕公的推崇;因滕公举荐刘概,使二人所受的毁谤冤屈,八九年后,希望我石介能够帮他们洗清!这正是我写《辩谤》的原因啊。

      心照神交识刘概

      青州郊外好山好水,刘概时常流连之地。春和景明,他可以自在感受天地美好,吟诗作文、思索人生大道。

      西轩忽见好溪山,如何尚有楚乡忆。读书误人四十年,有时醉把阑干拍。——刘概《府舍西轩作》

      沉吟感怀间,妻子忽携书信而至。信来自应天府,寄信人自称镇南掌书记石介,笔迹隽秀。他在书信中表达了对刘概的仰慕之情,并呈送了自己的文章《辩谤》及诗作一首。

      君曾揽照头皆雪,我试看书眼亦花;便好结为山伴侣,教他夔益佐勋华。”——石介《访竹溪呈孟节》

      素昧平生却仗义鸣冤,且赠诗引为相知,石介来信令刘概感慨万分,旋即回书应答。同为天涯沦落人,从此二人成为芝兰之交,尺素往来不绝,相互慰藉勉励。在彼此心灵照耀下,两位相知士子未来能否走出阴霾,重燃理想之光?

      失而复得获宋碑

      泰安市档案馆特藏室设立于2013年,珍藏着6100余件珍贵的档案文献。特藏室一角,一块镌刻于北宋庆历年间的碑碣静静地目睹着时光轮转。

      

      △《哭守道先生》诗碑拓片

      据该馆保管利用科科长赵静介绍,这块碑碣名为《哭守道先生》诗碑,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碑高46厘米,宽58厘米,厚13厘米,碑文采用楷体雕刻,文字共11列。碑文中所提“守道”,是石介表字;而撰文者“青州推官刘子”,正是刘概。

      

      △北宋《哭守道先生》诗碑(视频截图)

      自宋代起,诗碑始终立于徂徕山南麓石介墓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石介墓地被平毁,墓前包括此碑在内的历代碑刻也大多佚失,后来,又是何种机缘让它得以重见天日?这还要归功于知名泰山学者、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周郢教授的一双慧眼。

      

      △北宋《哭守道先生》诗碑细部(视频截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在徂徕山查访金石文物时,于一农户家中的墙壁上发现了这块《哭守道先生》诗碑,于是与泰安市档案馆一齐对诗碑进行抢救性保护,并顺利征集进馆。”泰山学者周郢告知记者。

      

      △周郢讲述重新发现《哭守道先生》诗碑过程

      光阴荏苒,石碑无言,11行文字,一首长律,又书写着石介与刘概两位挚友此后人生怎样的悲欢故事?

      作育英才倡革新

      早在景佑二年,30岁的石介便为知名学者孙复出资,在泰山脚下创建了泰山书院。结识刘概后,因母、父相继离世,石介被依例暂免职权,长期于故乡丁忧服丧。他又在徂徕山长春岭建"徂徕书院"开馆授徒。由此,石、孙二人正式开创了北宋著名理学流派——“泰山学派”。

      

      △《石徂徕集》

      庆历二年即1042年夏,石介服除,在范仲淹推荐下,他被朝廷召为国子监直讲,旋即,在国家最高讲席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导致太学大兴、生徒暴增。以此,石介又被擢升为太子中允。命运,好似终于向这位不屈的士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好消息接踵而至。庆历三年,宋仁宗起用范仲淹、富弼等贤臣,开启了著名的庆历新政。对此石介万分欣喜,认为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时机终于到来,于是创作《庆历圣德颂》等大批论著,痛斥守旧势力,大力倡导革新,并毅然投身改革一线。

      挚友郁亡题悼诗

      怎奈,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因触犯贵族官僚既得利益,新政遭到强烈阻挠,第二年便匆匆以失败告终,范仲淹等人纷纷遭贬,石介也成为保守派重点攻击对象,被贬为濮州通判。未达任所,他便郁郁病逝于家乡,年仅四十一岁。

      好友刘概闻讯,感伤至极,遂经冶原道出莱芜,前往奉符(宋大中祥符元年即公元1016年,宋廷改乾封县为奉符县),祭拜凭吊石介。刘概没有想到,他和挚友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竟然会以这种方式达成。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情之所至,这首《哭守道先生》诗,他几乎一挥而就。

      路出莱芜欲有题,感君追古思犹迷。生前谤议风雷击,死后文章天地齐。万种梦魂随我作,百般禽鸟为君啼。孤坟一掩徂山下,汶水年年哭向西。——刘概《哭守道先生》

      诗成,他央人镌刻成碑,立于老友墓前,起碑那日,恍惚中刘概仿佛看到石介带着璀璨笑容,在暮春三月的阳光中走来,与自己把酒言欢、共叙情长。还乡后,刘概归隐一生,再未出仕。

      开宗立派垂青史

      据泰山学者周郢介绍,近年来,随着书院文化的复兴,人们对历史上的书院也备受关注。而作为泰山书院与徂徕书院的开山宗师,泰山文化的传承弘扬者,石介也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石徂徕集》整理本不断问世,研究石介与泰山学派的著作也在不断出版。这块刘概痛悼石介的诗碑,是后人了解石介最直接的实物档案,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为泰山学派以及石介生平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今后必将受到研究者们更加密切的关注。

      清代《泰安县志》载:“泰安旧称淳朴,士习孙、石遗风,多好经术,重气节。”石介的生命虽如流星般一闪即逝,但他生前所创建的泰山书院与徂徕书院,却桃李满园,为泱泱华夏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弟子们或聚徒讲学,或积极参政,或独善其身,泰山学派的精神与风范就这样薪火接续、传承至今。而作为开一代风气之先的知名泰山学者,石介也在后世被奉入“泰山五贤祠”,供历代瞻仰。

      记者: 刘畅 通讯员: 赵静 高松 审核: 王天姿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