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泰山 > 正文
  • 档案中的泰山③丨影像之谜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讯(记者 刘畅 通讯员 赵静 高松 审核 王天姿)2015年,泰安市档案馆收录了一段拍摄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泰山的日语黑白纪录片片段。这段堪称镇馆之宝的独家影片,摄录多处泰山风景及两幅泰山摩崖石刻的影像,目前两处石刻均已不复存在。

      本文中,泰山学者周郢将带读者一起探索日文黑白影片及两处磨平石刻的来龙去脉,搜寻日本军国主义对泰山及泰安的文化入侵铁证,揭开一段风云诡谲的泰山抗战秘史。

      

      日文纪录片截图,泰山景色。

     

      日文纪录片片段。视频截图

      学者参与研究开启

      2023年3月的一天,知名泰山学者、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教授周郢应邀赶赴泰安市档案馆。在这里,他与馆方工作人员一道,对该馆泰山特色档案数据库中一件有关泰山的黑白影片档案展开了鉴定、分析与研究。

      

      日文纪录片截图,南天门、十八盘旧影。

      “这段黑白视频,是关于泰山的一个纪录片的片段。在过去,这个纪录片我没有看过。这段视频的长度只有44秒,它的解说全部是日文的,具体含义还不是很清楚。值得注意的是,在视频的第35秒出现了两处石刻,其中一处是‘仰止高山酬夙愿,荡平王道忆前修’,另一处是‘壮游’,这两处石刻我在泰山上都没有见过,不知道现在位于何处。在视频中,我们看不到石刻落款,也无法确定作者的身份。”认真看完视频后,周郢对随同前往的记者表示。

      

      现已磨灭的两处石刻旧影。视频截图

      周郢所任职的泰山学院下设外国语学院,该二级学院特色专业之一正是日语,相关师资力量雄厚。经周郢建议,泰安市档案馆馆方决定将黑白纪录片片段交给该学院日语专业副教授樊丽丽翻译。周郢也对两处神秘石刻展开了深入研究。

      这段日文解说词究竟是何含义?它能否说明影片的来历?这两处石刻究竟位于泰山的什么位置?它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这一切的疑问,周郢和他的同事能否揭开最终的谜底?

      

      周郢研究日文纪录片。视频截图

      自1962年建馆起,泰安市档案馆便开始陆续收录视频、影音档案,伴随时代的发展变迁和信息载体的更新迭代,近年来,泰安市档案馆建成泰山特色档案数据库,音视频馆藏也愈发丰富。这部日文纪录片片段收录于2015年,是其中一份较为珍贵的独家档案资料。

      据市档案馆保管利用科副科长宋绪香介绍,纪录片片段是从一位东北口音的文物收藏者手中征集来的,当时这位收藏者手中有一盘日文纪录片的老胶卷,档案馆征集了其中有关泰山的片段。档案馆工作人员也曾向此名收藏者询问老胶卷的来历,但他表示,自己也是许久之前从别人手中获得的,目前早已与那个人失去联系,因而对此并不知情。

      收藏者并不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档案馆馆方于是决定联系专家学者对纪录片片段展开研究,这才有了本文开头周郢应约来馆的一幕。

      破解日文判定年代

      泰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樊丽丽曾为日本九州大学访问学者,精通日语及日本文化。收到纪录片片段后,经过将近一周的潜心研究,她顺利翻译出全部日文旁白。

      据樊丽丽介绍,纪录片片段日文旁白的中文含义为:俗话说“泰山鸣动”,泰山是中国第一山。历代天子必登泰山,祭拜天地。因此,泰山被认为是帝王之山,但历史变迁中,不知不觉人们的福祸凶吉都由泰山神支配管理,泰山成为一种信仰,由帝王之山逐渐成为民众之山。

      樊丽丽告诉记者,旁白中的“泰山鸣动”一语,出自日本俗语“泰山鸣动、鼠一匹”,其对应的汉语含义为雷声大、雨点小。

      此时,周郢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通过片中人物衣着与游人乘坐山舆的登山方式,他推断出纪录片拍摄时间大致为20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

      周郢介绍,在纪录片摄录的两处泰山石刻中,有“荡平王道忆前修”的句子。“王道”“荡平”出自十三经中的《尚书·洪范》,原文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它指的是君王的道路宽广而平坦。通过将石刻周边景观与当代泰山景观照片进行比对,周郢判断出了这两处石刻此前的所在地。

      “这两块石刻的位置,应该就在泰山主盘路中天门以北、‘快活三里’这一段的一块天然巨石之上。但如今这块巨石上面的刻迹,已经完全看不到了。”周郢表示。

      尽管调查有了进展,但纪录片拍摄者身份、石刻作者身份等其他谜团依旧无解。那么,位于“快活三里”的疑似石刻旧址,又能否为我们提供解谜线索?

      

      周郢现场考察石刻旧址。视频截图

      “快活三里”考察旧址

      为解开最终谜团,周郢决定与档案馆工作人员及记者共同进入泰山,对疑似石刻旧址进行实地考察。

       泰山主盘道“快活三里”段,位于中天门与南天门之间。登山者一路攀爬行至此处,因地势平坦行走轻松、身心愉悦,故取此名。在这里的泰山盘道一侧,周郢果然找到了一处表面被磨平的巨石。磨痕呈方形,长宽均约2米,上面似乎曾刻有文字。

       “很多字,残字,仍然可以看出一些残存的迹象。这是‘仰止’的‘止’字,这是‘壮游’两个字,‘游’字残迹较为清晰。现场来看,这个石头上没有任何的字迹,但这并不是自然风化的结果,因为它表面十分光洁,自然风化不会呈现这种状态,是人工有意磨去的。”周郢一边考察巨石,一边告知记者。

       石刻旧址至此确定,但又是何人在何时将两处石刻磨平的?在现场,周郢未能发现任何线索。

       考察结束后,周郢介绍,自古以来,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庶民布衣都热衷于在泰山沿途刻石题字。然而,在泱泱历史长河中,既存在“刻字”现象,也存在“磨字”现象。由于政治风云变幻或其他一些因素,许多石刻的题写者后来被否定,他们在泰山上留下的石刻,自然也会被有意清除掉。“快活三里”这两处石刻被磨平,很可能出于同样的原因。

      两大谜团终告破解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第二军第十师团司令官矶谷廉介率领部队于同年12月31日占领泰安。据史料记载,在占领期,该部日寇曾在泰山石壁上刻过“皇道无边”等宣扬军国主义思想的石刻。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该石刻被爱国军民磨平。

      “纪录片中两处石刻上出现了‘荡平王道忆前修’的字句。‘王道’两个字,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当时侵华日军宣称的所谓‘王道乐土’,因此它们的题写者很可能是侵占泰安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或汪伪汉奸。这两处石刻之所以在抗战胜利后被迅速清除,很可能与此有关。”周郢表示。

      

      李海卫讲述日寇侵占泰安及泰山的历史。视频截图

      据市党史研究院四级调研员李海卫介绍,日寇在侵占泰安期间,对泰安人民实行了奴化教育,他们在教学内容上处处渗透所谓“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皇道”“武士道”等军国主义思想,还在泰山上四处刻字,大肆宣扬“皇道”“王道”,妄图压制、弱化乃至消灭中华文化。抗战胜利后,国人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宣传口号在泰山上继续留存。

      虽然未能探寻到具体来源与出处,但通过对抗战时期泰安及泰山大量史料的研究,周郢依然勾勒出了这部日文纪录片的大致拍摄背景。“在日本侵华前和侵华期间,日本军国政府曾经派遣大量的间谍、摄影师进入中国内地,拍摄了许多包含中国风土人情、地形地貌、军备信息的情报纪录片。我们看到的黑白影片,极有可能是这些纪录片之一。”周郢表示。

      市档案馆保管利用科副科长宋绪香介绍,这段日文解说词的内容说明,当时有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对中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十分了解,可谓“中国通”。这些情况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大好河山觊觎已久,他们发动侵华战争又是多么处心积虑。

      

      侵华时期,日寇在泰山刻写军国主义口号“皇道无边”。

      勿忘国耻强我中华

      在为侵略行径树碑立传、歌功颂德时,那些侵略者不会想到,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华民族不可辱。

       面对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侵略者穷兵黩武、机关算尽,最终难逃惨败灭亡的下场。

       侵华前夕与侵华期间,日本侵略者与其党羽帮凶在华录制的一部部情报影片,与在泰山等名山大川所题写、带有浓重军国主义色彩的碑碣石刻,是侵华铁证,它们将时刻提醒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强我中华!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