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泰山政情 > 正文
  • 人与湖山两妩媚——聚焦泰安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讯(记者刘小东 苏婷 陈阳 通讯员 张欢) 隆冬时节,万物萧瑟。东平湖上碧波万顷、水天一色,别有生意,丛丛芦苇随风摇曳,只只水鸟水面起舞。水还是那片水,山还是那座山,林还是那片林,但这几年的东平湖早已大变样。而今,游人漫步东平湖畔,移步是景,转身是画,远山近水,交相掩映,宛在画中游。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东平湖大生态带建设,狠抓“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众志成城守护“一湖碧水”,千方百计做好“生态惠民”文章,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东平湖环湖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陈阳 摄

      守护一湖净水

      书写美丽答卷

      位于东平县境内的东平湖,湖区总面积626平方公里,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是黄河下游唯一的蓄滞洪区,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和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东平湖的生态环境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围绕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东平县在84公里的湖岸线持续开展清网净湖、餐船取缔、环湖生态隔离带建设、砂场清理、拆违清障、菹草清理、船只整治、沿湖村居环境整治、沿湖路域环境整治等九大攻坚行动。在清网静湖行动中,坚持“渔民自清、镇村帮清、依法强清”原则,累计清理网箱网围占用水面12.6万亩,清除网箱6.7万架、网围8万亩,拆除投饵机3000余台。东平县还坚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推广“人放天养、放水养鱼”生态渔业模式,以鱼控草、以鱼抑藻、以鱼净水。此外,东平县健全生态警长、环境资源法庭、公益诉讼等法治护湖机制,东平湖湖水水质目前常年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旧县乡回迁社区。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陈阳 摄

      水生态环境的保持也离不开污水处理。为确保“不让一滴生活污水入湖”,2021年,东平县谋划了“东平湖出湖口污水站尾水净化人工湿地工程”,在东平县旧县乡污水站下游配套建设前置塘约90平方米、潜流人工湿地约4500平方米、生态塘约700平方米,进一步净化污水站尾水。建设过程中,东平县充分利用绿化带原坑塘,将坑塘打造为潜流人工湿地,曾经的臭水沟变身现在的小型湿地公园,为群众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场所。经过湿地处理后,主控污染物(COD、氨氮、总磷)能达到地表三类水质。

      水清鱼乐游,群来复群往。得益于东平湖区水生态系统全面优化,生态物种得以恢复。不见“竿连竿”、再现“水连天”的东平湖内,针鱼、银鱼等稀有鱼种增多,消失多年的洄游型刀鲚重现,震旦鸦雀、青头潜鸭等珍稀鸟类日渐增多。据统计,东平湖现有植物资源679种、野生动物788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0种,东平湖呈现出“水清、堤固、山绿、景美”的靓丽风景线,因湖而衍生出来的各类产业也蓬勃发展。

      绿进“疤”退蝶变

      碧水青山如画

      曾经的东平县斑鸠店镇子路郑沃石灰岩矿废弃矿山,矿区地形地貌被严重破坏,原有自然植物已不存在,形成了残留山体、积水矿坑、立面危岩等,造成地质灾害隐患和黄河防汛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如今的矿山,经过全面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将境内的几座废弃矿山重新披上绿装,让往昔疮痍不见踪影,重现入眼见绿、停步即景,实现“绿色蝶变”。

      在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程中,面对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的共性问题,斑鸠店镇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开展废弃矿山的修复治理,积极化解废弃矿山带来的诸多“后遗症”。东平县斑鸠店镇子路郑沃石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坚持造林绿化与生态修复并举、环境治理与矿产资源整合同步,为一座座废弃矿山披上绿装。斑鸠店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并对废弃矿山治理点分门别类制定修复方案,采取自然恢复、工程治理、土地整治和建设转用等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同时,结合区位优势,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工作统筹推进。

      

      ▲东平湖风光。通讯员 张欢 摄

      一个个废弃矿山修复抚平“伤疤”,再展新颜,保证了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东平县旧县乡狼窝山矿区综合治理项目是东平县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治理面积为1520亩。经过多年的开采,矿区地形地貌被严重破坏,形成了高达几十米的残留石墙,坡度近90度、高度20米至80米不等的悬崖峭壁,10余个深度超过10米的矿坑,2万多平方米的立面危岩。面对“绿色大考”,我市投资1.02亿元实施了矿山生态修复、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内容包括削坡排险、残留石墙破碎、场地平整、客土回填、矿山复绿、挡土墙及石堰砌垒,以及给排水设施建设和管线铺设等。在对“疮疤”山体进行危岩体卸载、点缀式绿化、续坡覆土绿化,对采场底面进行整平覆土,复垦为耕地、林地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下,狼窝山上的层层梯田已成气势,这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既有了“金山银山”的价值,又有了“绿水青山”的颜值,勾勒出生态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据了解,我市抓住实施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机遇,目前,已完成矿山生态修复1584.5公顷、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244.9平方千米,新增耕地4558.5公顷,不仅让山体重新披上了绿装、再次焕发了生机,更为生态农业、文旅康养等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留足了空间。

      生态美、百姓富

      生态红利惠民生

      沿着东平湖84公里的环湖公路前行,一侧是波光潋滟的湖水,一侧是四季景致不同的生态隔离带。游客在道旁赏花草、观湖景,感受到的是“路在湖中展、水在路边流、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壮美的东平湖生态景观。

      瞄准“环东平湖、环县城、沿大清河”等重点区域,东平县协同推进沿湖生态防护林、生态廊道、荒山绿化等工程建设,打造了东平湖生态屏障。为给东平湖筑起一道绿色屏障,东平县改雨季造林为全年造林,建设总长度约9公里、面积达40万平方米的生态林,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生态防护林系统和健康稳定的森林结构,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水土流失、净化入湖水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沿湖环境持续改善。

      在东平县老湖镇凤凰家园社区,一支身穿红马甲的帮办代办队伍格外引人注目,队伍成员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温暖着企业和群众。这样的帮办代办队伍,现在在社区里比比皆是。如今,东平湖畔的老湖镇凤凰家园内有一排排暖色调的楼房,一个个整洁的小广场,一株株挺拔的梧桐树,一处处别致的小公园,可谓是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交通便利。

      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在东平,还有许多村庄历经了这样的变化。变化源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为乡村发展带来了丰厚的生态红利。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沿湖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集中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坚决杜绝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进入东平湖。随着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全面收官,移民避险解困、黄河滩区迁建、易地扶贫搬迁“三大工程”的管网建设画上完美句号,为沿湖6个乡镇、74个村、21658户、72720人过上优美舒适的生活夯实了基础。

      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东平县通过项目建设,瞄准社区建设、生态渔业、高效农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该县对生态环境的悉心呵护也换来了丰厚回报。如今的东平湖,环境优美,碧波粼粼,滔滔汶水西泄入湖,黄河如玉带一样环绕相连,南水北调工程穿湖而过,京杭运河直通江南,东平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记者手记】

      有“小洞庭”之称的东平湖,其生态环境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为恢复东平湖生态环境,泰安下定决心、正本清源,准确把握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着力推进区域生态恢复建设。

      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修山、治水、护渠、复绿,经过综合施治,东平湖重现一湖碧水,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水生态系统全面优化、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变成山清水秀的生态福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泰安将继续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审核 王天姿)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