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山东要闻 > 正文
  • 解山东丨厚道信义说山东

      

      

      □ 本报记者 王学文

      “厚道齐鲁地,美德山东人”“好客山东”……当下很多外省人对山东、山东人的印象,已成为山东的一个品牌,让山东人骄傲。

      海右山左,这片号称齐鲁的沃土大地,自古厚德沐深,仁铎悠长。也正因为来处古远,所历久长,走得才更远。

      到茌平出差,当地朋友说韩屯镇建了一座纪念义姑的馆舍。义姑的故事,是我小时候读书读到的,没想到竟发生在山东,义姑竟是山东人!立即前去探望。

      据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上了《列女传》的,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攻打鲁国,鲁国一位村妇,带着儿子和侄子一起逃避战祸。孩子正小,又是两个,逃难路上甚是累赘。要想跑得快些,就得抛弃一个。这位村妇毫不犹豫,丢下了自己的儿子。

      追上来的齐国将军了解到她扔下的是亲生儿子后,表示不解。

      妇人解释,丢下自己的孩子,当然不舍得,也很心痛,但这样做心安。

      齐国将军感叹鲁国是仁义之国,鲁国之民是仁义之民,就让这位妇人带着侄子和儿子安然离去。他不忍再攻打鲁国,回去禀报国君,竟也获得同意。

      这位鲁国村妇被后人尊称为“义姑”,据说就是茌平韩屯镇人。

      行文至此,荡开一笔,义姑和齐国将军、齐国国君都是厚道之人,一位行义事,后两位被义事之举所感动,不但成全其义举,而且停战,从而福泽更多百姓。

      义姑祠里义姑像庄严慈穆,立于尊前我敬意涌怀,思绪联翩。

      这次躲避齐国战祸,义姑也许是受了亲人的嘱托,带着侄子一起走;也许只是匆忙中带上侄子一起逃命。于前者,她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信义厚道。于后者,丢弃自己的孩子,是她自发自觉,更显得她宅心仁厚、良善慈穆。

      不禁想起儿时过年村里人家常贴的一副春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是在山东流传很广的一副春联。义姑的行为,不正彰显了这副对联的上联吗?齐鲁大地,不是无时无刻在演绎着这副对联的内容吗?

      在山东很多人家的家谱家训里,都有类似内容:告诫后代“吾家忠厚世传承”“且劝后之子孙,读书立志”(《昌乐阎氏家乘》),这些家族世代遵守,形成醇厚的家风,培养出一位又一位文坛英才和国家栋梁。

      对这副春联和这些家谱诫语,儿时读来似懂非懂,只觉得意蕴很深。长大后读《论语》,读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才感悟到这副春联大有意蕴,是对这句“论语”的高度概括。

      不是吗?“孝、悌、谨而信、泛爱、亲仁”,不用把这些优秀品德集纳在一起,仅是这其中每一个词,都可用“忠厚”来概括——把每个词细品一下试试。

      而“学文”,更是“诗书”的表意。

      伟哉《论语》,伟哉这副春联!

      “忠厚”是道德培养,“读书”是能力培养,无论是《论语》还是这副春联,都将道德培养置于能力培养前,反映了一个人入世做一番事业古今不变的规律:先做人后做事。是的,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来到世间走一回,首先靠品德立住身,其次靠能力走开路,这才有人生的宽度和长度。

      《论语》有言:“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智慧、能力让你得到一个官位,但没有仁德,即使得到了也会失去,所谓“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恰如《周易》所言,“德不配位,必遭灾殃”。

      《论语》上说,一个人做善事,有的出于本能,有的是为了有所求,所谓“利仁”。但不管怎么说,行善毕竟是一件好事。忠厚做事,在一些小事上会吃亏,从长远来看,则有助于成其大事。有此良好的品性,即使“桃李不言”,也会“下自成蹊”,在其周围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磁场,他会顺遂宽广,款款成事。这就是《菜根谭》所说的“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

      忠厚的品德,如果由个人修养上升为一种家族文化,代代相传,则会代代获得佑助,家道平安,人丁兴旺,这就是所谓的“传家远”;再进一步,如果这个家族在某一代出了一位天资聪颖之辈,以其出众天赋,加以良好家风,则其或在学问上,或在官场上,或在其他方面,自会干出一番事业。这就是《易经》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一代诗坛领袖王渔洋,出生于我省桓台县有名的“新城王氏”,其家族从明朝中叶到清朝中叶,300多年间科甲蝉联,叔侄进士,兄弟督抚,父子尚书,光耀迭出。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家族的第一代祖先,竟是从诸城到桓台给地主扛长工的“打工仔”,第一代女主人也是贫家女子。这一对贫贱夫妻,心地仁厚,与人为善,家境不甚宽裕,却乐于接济更贫穷的人。他们言传身教,子女都继承了这个优良品德。第二代成长起来后,家境还是不甚宽裕,竟出了一位“尤好施予”的“善人公”——济贫扶弱品德高尚的人。以这种良善家风作温床,当王家从第三代开始有能力供养子孙读书时,渐次孕育出一个名门望族。

      有桑梓故老孔夫子黄钟大吕般的教化,有几千年来家传乡约的润泽,有春联等身边艺术的细雨润物,更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作导引,“忠厚”“厚道”“信义”已在齐鲁大地深深扎根,成为山东人的性格基因,成为齐鲁大地的血肉文脉。

      打量山东人,他们可能木讷寡言,不善于喋喋表心,却有一颗热情真诚的心:在受人之托时,他们会忠人之事;就是没有受人之托,只是遇人有难,他们也会毫不犹豫伸出帮扶的双手;就是没有遇人有难,仅是萍水相逢,也会热诚真情待人。

      笔者近日刷视频,一位行走全国的南方货车司机,在山东装货时,看到主人院子里的石榴硕果累累,不由多看了几眼,并拍了视频。主人看他喜欢,临走时摘了石榴送他,让他好一通感慨“好客山东”。

      另一位外省人感叹,你给山东人送礼物,会收到更多的回赠,要是不收,山东人会给你扔下就跑……

      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山东人更是坚守忠厚品德,忠诚守信。山东人明白,市场经济固然是追求利润的经济,但更是诚信经济、道德经济。为诚信吃点亏,不失做人本性,值得!这样做往往引来更大的回报。这是市场的力量、市场的逻辑,更是道德的力量、道德的逻辑。

      美德、好客、美誉,已成为山东发展的软实力,助益山东人民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