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绘大河奔涌的美好画卷——泰安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纪实(下)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讯(记者 刘小东 摄影 陈阳)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大汶河贯穿泰安东西,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东平湖与黄河相连;泰安境内黄河流域面积占山东省境内黄河流域面积的47.5%,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3.2%,是全省唯一一个所辖县(市、区)全域覆盖的市,对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泰安扛牢历史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战略要求,坚持以泰山、大汶河、东平湖三大重点生态区域治理为核心,制定出台了《泰安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研究制定“十四五”推动黄河战略实施方案及“三张清单”、东平湖专项规划重点任务分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全力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大发展,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先行区、黄河长久安澜示范区、黄河下游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奏响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澎湃乐章。

      守一湖清水 护一方安澜

      “湖山上头别有湖,芰荷香气占仙都。”夏日的东平湖,犹如一面巨大的明镜,将蓝天、白云、山峦映入其中,鱼跃湖间引鸟鸣,湖中莲叶已田田,构成一幅美妙动人的自然画卷。

       东平湖,山东第二大淡水湖,常年水面面积为209平方公里,不仅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还是黄河下游唯一的蓄滞洪区。由于历史原因,过去的东平湖,25万多亩的水域面积内,滥捕滥捞、乱圈乱占、过度养殖等现象屡禁不止,84公里湖岸线周边污水直排入湖问题频繁发生,山体破损、青山不绿,水质恶化、碧水不清,严重影响了东平湖生态环境。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是大自然赐予神州大地的宝贵财富。聚焦东平湖保护重点难点问题,我市开展了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开展清网净湖、菹草清理、清违拆障等“九大攻坚行动”,腾空水面13万亩,拆除网箱7.5万架、网围9万亩,打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一无渔业养殖湖区;通过增殖放流和湿地管理维护,进一步保护湖区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平衡;通过建设绿色生态护岸,提高绿植覆盖面积,恢复沿湖植被和水生生物,实现水清、岸绿的近自然生态系统,东平湖Ш类水质达标稳定性显著提高。2022年,1600多只青头潜鸭稳定越冬,346只成年鸭成了“留鸟”。

      金山坝,位于东平湖西侧,全长5400米,因地势最低、修建年代久远、风化浸泡严重,成为东平湖防汛工作中的一块短板。每年汛期,“金山坝”三个字都会成为东平人心头最深的牵挂。大河奔涌,首重安澜。2022年,东平县主动作为,实施金山坝迎汛除险工程,以坝顶道路外侧为边线,对背水面戗台进行加高加宽,提高了金山坝的防洪标准和抗风浪能力,可成功抵御42.72米以下的洪水。

      为解决汛期黄河和汶河洪峰相遇顶托,导致东平湖水位居高不下的问题,东平县还实施了东平湖洪水外排应急河道疏浚工程,打通八里湾闸和柳长河,连接南水北调输水渠。通过“一通一连”,使南排流量提高到210立方米/秒,有效提高了东平湖洪水调蓄能力。

      筑生态屏障 塑崭新颜值

      6月初,泰山爱鸟协会会员李克敏在明堂河观鸟时,发现一只粉红胸鹨(liù),这是继半年前泰山爱鸟协会在泰山冬季野生鸟类调查中发现黑喉潜鸟后,记录到的第371种泰山鸟类。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泰山区域属全球九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复杂的地貌景观,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泰山爱鸟协会的志愿者们多次在泰山区域记录到大批量的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植物,截至目前,泰山野生鸟类记录达20目65科371种,远超1995年的14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65种,中国特有鸟类5种。

      由山川、林草、湖沼等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着无数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自然生态要素齐备,为一完整的生态功能区,对调节区域气候、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生态环境功能具有重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解决泰山区域生态问题,2017年,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生态修复工程的全国试点。从此,一场区域性、典型性、带动性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泰山区域全面展开,泰山绿水青山间响起“生态交响曲”。

      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9295.8公顷,矿山生态修复1584.5公顷;新增耕地4558.5公顷,新增湿地726.55公顷;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东平湖湖南、湖北和大汶河王台大桥三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经过生态保护修复,破损山体蜕变成连片绿洲,污浊断流的水系焕发新生,沟壑纵横的土地转化成为良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

      蓝天为幕,白云为墨;青山为骨,碧水为魂;林田为肌,绿草为韵……如今的泰安,“山青、水碧、林郁、田沃、湖美、草绿”的总体目标逐步实现,泰山绵延处,汶水川流间,一个个绿色奇迹正在被创造。

      讲黄河故事 续历史文脉

      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是流动的中华文明魂。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更见证着中华民族奋斗不息、拼搏不息的历史。

      为赓续历史文脉,近年来,我市着力传承泰山历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聚焦聚力文旅融合,构建形成以泰山为龙头,以泰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市的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格局,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城墙高耸、宫殿盘郁、街巷古朴、灯火璀璨、美食琳琅满目……走进坐落于东平湖畔的大宋不夜城,恍若梦回千年。刚过去不久的端午小长假,东平县的文旅市场持续火爆,大宋不夜城接待游客3.1万人次、营业收入58.32万元,同比2022年接待游客增长900%、营业收入增长592.64%。

      东平是具有三千年历史的古县,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交相辉映,近年来,东平准确把握文旅融合的内涵,融入文化元素,实现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端午节期间,大宋不夜城“夜端午”活动用传统习俗搭配新玩法,无论是烟花瀑布,还是释放青春活力的电音节,均带来视听双重享受。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汶水汤汤,源远流长。泰山文化是黄河下游文化的典型代表,以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为代表的海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黄河、运河、孔子、泰山等自然与人文元素交汇在这里交融碰撞,泰山文化、农耕文化、儒家文化、齐鲁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等文化主题交相辉映。

      2016年4月,泰山景区正式启动大型系列文献丛书《中华泰山文库》出版项目,旨在通过系统整理,拓展、汇集泰山各领域研究成果,搭建起泰山文化创新发展的新平台。截至2022年底,已出版书籍28种31卷,其中,《泰山挑山工》荣获第三十三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一等奖,《泰山佛教史》《泰山石刻史》,荣获第三十四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一等奖。

      黄河的故事灿若繁星,黄河的文化源远流长。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泰安正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强化以泰山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建设,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奏响新时代黄河文化大合唱。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