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山东 > 正文
  • 记者蹲点丨在黄河边,看见用水的智慧

      连日高温炎热,又值汛期将至,人们对与水有关的问题更加关注。今年是山东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起步之年,齐鲁大地上,现代水网建设如火如荼,“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现代水网总体格局不断完善。

      黄河是山东主要客水资源,引黄供水量占全省总供水量的30%以上。作为山东现代水网主骨架“一轴”的黄河两岸,水利工程建设正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新需求,不断提档升级,综合效益日益凸显。

      首批12座改建涵闸主汛前可下闸挡水

      5月30日,在鄄城县旧城引黄涵闸改建施工现场,大小挖掘机长臂挥舞,默契配合,正在进行土方作业。不远处的涵闸上游渠道内,4台抽水泵一字排开,可随时开机满足临时供水需要。

      “不同于往年,今年灌溉引水高峰期恰逢涵闸改建施工关键期,为保障引水需求,我们去年10月就启动建设临时供水设施,今年4月底已完成春灌供水任务,累计供水量710.33万立方米。”菏泽黄河河务局工务科科长雷吉飞介绍,受近年来河床下切、河势变化、渠道淤积等因素影响,原闸引水能力明显下降,不能满足供水需要。“改建后闸底板高程将由49.61米降至47.95米,引水能力大大提高,6月30日前可完成下闸挡水,9月底前达到通水验收条件。”雷吉飞说。

      在黄河山东段600多公里河道上,64座引黄涵闸统筹兼顾13个市百余个县(市、区)的生活、农业、工业、生态用水。为解决部分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不足的现状,我省去年正式启动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共涉及沿黄7市13县(市、区)共22座引黄涵闸,被列为国务院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总投资10.04亿元。

      “目前首批开工的12座涵闸6月底前均可实现下闸挡水,确保度汛安全。”山东黄河河务局二级巡视员段海山介绍,22座涵闸改建全面完工后,将有效恢复设计引水能力,大大改善黄河下游两岸及相关地区灌溉、城镇生活、工业及生态供水条件。

      6个灌区开展全国数字孪生先行先试

      引黄涵闸身后大大小小的引黄灌区,是山东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进,灌区变得更“聪明”。

      每天早上7点,一台全自动轨道测流车准时从位山灌区三干渠周店测站的测流房缓缓驶出,测量渠道过水分层流速。与此同时,在位山灌区智慧供水调度应用管理平台,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即可实时查看上传的测流数据。

      “以前通过半自动缆道测流系统,需要至少1人花费50分钟完成测流,再填写到测流报表上,回到办公室填报入系统。自从安装全自动轨道测流和全自动闸控测流系统后,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查看数据,而且测流精度也有了明显提高。”聊城市位山灌区周店管理所所长曹洪博对此深有感触。

      位山灌区是黄河第二大灌区,也是我省最大灌区,承担着聊城市65%耕地面积的农业灌溉用水,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同时承担为天津、河北等跨流域调水任务。

      “供多少水,如何高效供水,离不开精准、高效的水位流量数据。”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王兆波介绍,目前灌区已建成全自动轨道测流系统15套,覆盖骨干渠道全部主要量水断面,量水测水效率提升50%,配水效率提升11%。同时,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等技术对末级渠系精准控制,实现智慧供水到田间,每年能促进节水约1410万立方米。

      包括位山灌区在内,目前我省共有6个灌区入选全国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试点,数量居全国第一。“下一步,将选取三干渠系统为数字孪生区域,补充前端感知及自动控制系统建设,完善开发水动力模型、泥沙动力学模型、旱情预报预警模型等,创建灌区实体工程的孪生双胞胎,与实体工程仿真同步,逐步打造供水智慧化、管理现代化的数字孪生位山样板。”王兆波说。

      蓄滞洪区实现治水活水亲水三位一体

      走进位于东营的天鹅湖蓄滞洪工程,如果不提名字,很难想象这是一座为城市防汛而新建的水利工程。

      千亩芦岛、网红彩虹桥、绵延不绝的花海……夏日的天鹅湖蓄滞洪工程景色宜人,游人如织。“以前这里有很多养殖场、化工厂,不仅脏乱差,夏天刮东南风,空气里到处都弥漫着酸臭味。”6月10日早上,市民张强正带着孩子游玩,“现在这里既有步行栈桥也有骑行绿地,还能亲水嬉戏,每周都带家人朋友来打卡。”

      位于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地势低平,一旦出现强降雨与强风暴潮带来的海水顶托并存情况,雨洪水便无法外排,极易形成城市内涝。“工程开挖水系11条,疏挖贯通蓄滞洪区40平方公里,形成南北两个蓄滞洪区,总蓄洪能力4200万立方米,可收集中心城市近一半区域的雨洪水,及时消纳上游洪峰,适时下排蓄滞洪水,实现中心城防洪标准由整体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东营市水务局局长盖举波说。

      防汛的同时,工程能有效积蓄雨洪水资源。“以往汛期只能看着雨洪水白白排入大海,现在不仅能实现雨洪水的资源化利用,也能改变以往过多依赖黄河水的水源结构。”盖举波介绍。同时,蓄滞洪区建设还与湿地建设相结合,既能净化雨洪水水质,也为广大市民开辟了滨水休闲的新去处。

      “工程通盘考虑城市与水的关系、人与水的关系、湿地与水的关系、地上与地下的关系,做到了治水、活水、亲水三位一体。”盖举波说。

      打造黄河文化精品园区82处

      菏泽是人民治黄的发祥地。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治黄机构——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在此成立,开启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治理黄河新纪元。在鄄城黄河河务局苏泗庄管理段,去年9月刚刚落成的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旧址展厅吸引了众人参观。

      “建展厅的目的就是要充分挖掘保护人民治黄初期的红色历史文化,为社会各界走进黄河、关注黄河、了解黄河搭建平台。”菏泽黄河河务局副局长徐辉介绍。

      菏泽治黄文化的发展是山东沿黄水利文化的一个缩影。段海山介绍,近年来,山东黄河河务局高度重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推动水文化与水工程深度融合,打造黄河文化精品园区82处。

      山东把水文化建设作为治水兴水重要内容,并于今年4月印发全省首个水文化建设发展纲要,出台水利遗产认定管理办法。省水利厅副厅长崔培学表示,今年我省还将启动开展全省水利遗产调查,深入推进水文化旅游等,打造“水润山东”“水美山东”“水兴山东”等独具齐鲁特色的水文化品牌。(大众日报记者 方垒)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