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时评 > 正文
  • 【地评线】新华时论 | 用城市底蕴守护文化传承

      在不久前举办的2023南京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作品《大江南》巧妙融入江南小调、昆曲、评弹等艺术形式,将大美江南、江城交融、温婉细腻的地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体验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和感染力。

      南京是“天下文枢”,是“世界文学之都”,是公认的“博物馆之城”,拥有不少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历史地位,使得南京多次担当了赓续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角色,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延伸着城市文化根脉,又以独特的城市气质反哺着中华文化。一座城,和文化传承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城市是文化产业、文化人才的聚集地,是文化守正创新、赓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底蕴与文化传承向来是相辅相成的。做好城市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以优秀的城市文化建设为中华文化传承助力添彩,成为我们这代人必须担负起的文化使命。

      以城市文化底蕴守护文化传承,要善于把“包袱”变“财富”。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历史,而随着城市向现代化迈进,平衡建设与保护成为必答题。有的城市,城区与遗址区高度重合,建设发展须让位于遗址保护;有的城市,遗迹密度较大,修地铁犹如“考古现场”,基础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单看经济效益,分散的文化遗迹遗产遗存似乎是“包袱”,但文化遗产是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提供注解的精神财富,要努力让它们活起来、火起来。保护与建设并非简单对立,北京中轴线、京杭大运河、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典范案例启示我们,只要用智慧解答历史与时代交融的命题,保护与发展完全可以在良性互动中双赢。

      以城市文化底蕴守护文化传承,要善于把“产业”变“生活”。城因产而兴,发挥城市文化发展对文化传承的作用,其落脚点必然是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如今,到博物馆去、到音乐厅去、到图书馆去,日益成为市民流行的生活方式,究其原因,文化事业走进了普通群众,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产业模式。文化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城市发展文化产业,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文化文脉与城市生活和谐相融、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以城市文化底蕴守护文化传承,要善于把“故事”变“共识”。游戏《原神》让外国玩家对中国风物充满向往,中国网络小说在外国读者中掀起学中文的热情……以文化产业为依托,推出大量贴近市场、贴近群众的文化精品,我们就有更多窗口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此,一方面须注重文化人才的引聚,引导一批有担当、有情怀的文化工作者不断推陈出新,增加城市的文化厚度;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文化企业的思想引领,鼓励企业用精品当代文化扛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大旗,让中华文化绽放时代新韵、焕发蓬勃生机。

      (袁媛)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