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泰山政情 > 正文
  • 文物泰安丨保护+利用 让文物“活”起来

      编者按: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国家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守护中华民族的根和脉。即日起,本报推出“文物泰安”专栏,讲述泰安文物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讯员 赵晓莹

      泰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物资源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泰山、齐长城泰安段、大运河泰安段);不可移动文物242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105处、市级120处、县级235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70096件;国有博物馆9家、藏品146828件,非国有博物馆39家、藏品633036件;革命遗址、遗迹、纪念设施等170余处,其中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63处、市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1处。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强化文物研究阐释,推进文物有效利用,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新时代文物工作坚持保护第一,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是做好文物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强化文物保护组织保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文物工作,破解文物工作中的难题,推动全市文物事业蓬勃发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制定文物保护的具体措施。各级政府切实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将文物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文明城市创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清单,纳入宣传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考核、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安全生产考核,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评价体系,纳入财政预算。成立泰安市文物保护委员会、文物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协调解决文物保护重大事项。市、县(市、区)设立相应文物保护机构,明确文物保护队伍,加强文物工作力量。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深入人心。

      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全部树立标志碑、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聘请看护员、建立记录档案。落实文物安全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推进文物资源数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国保单位文物保护规划。实施文物保护工程,注重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并重,以泰山、大汶河、齐长城、黄河为重点,建立文物保护项目库,形成策划一批、上报一批、实施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文物保护专项资金5亿元,实施文物保护工程300余项,有效保护了文物本体,提高了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泰山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示范区创建名单。

      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我市将革命文物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教室”、文物史料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教材”,在全市营造保护革命文物、赓续红色血脉的浓厚氛围。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和东平县列入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泰安纳入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市、纳入冀鲁豫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范围。实施革命文物保护行动计划,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对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山东省委旧址暨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司令部旧址、东疏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指挥部旧址、陆房战斗遗址等革命遗址遗迹实施保护修缮。

      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我市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的综合防范体系,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建设。逐级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协议书,明确文物安全责任,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安全管理网络。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市级以上文保单位看护员补助,提高了基层看护员的积极性。为全市188处文物建筑、博物馆建立微型消防站,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火灾预警防控能力。建设齐长城(泰安段)市、县视频监控(管)平台,实现全线监控;设置74个公益岗位,加强对齐长城的巡查看护。开展法人违法3年专项治理行动,查处法人违法案件。每年与公安部门联合召开打击文物犯罪专项会议,严厉打击盗挖盗掘古墓葬、古遗址行为;与消防部门开展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活动,消除火灾隐患、增强安全防控能力。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至少巡查一次,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强化文物研究阐释

      推进文物有效利用

      挖掘价值是新时代对文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保护文物本体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好、研究好、阐释好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展现文物内涵和时代价值,提升文物影响力和感召力。

      加强文物价值挖掘和传播利用。我市配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加强与省内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合作交流,推进大汶口遗址考古与研究,为中华文明研究提供实证资料。大汶口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开展燕语城、文姜城、晒书城遗址、汶阳田、东平湖水下遗迹考古勘探发掘,在研究泰安历史发展进程中取得新突破。加强文物基础研究,编辑出版《泰安文物大典》《泰安馆藏文物精品集》《泰山文库》《泰安金石精品集》《泰山石刻》《泰山封禅》等图书资料,制作推出《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大汶口》等文物专题片,提高文物活化利用水平。

      提高考古工作水平。我市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印发《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通知》。配合重大项目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完成考古调查勘探项目125项、考古发掘12项,保证了岱庙文化广场、红门游人中心、泰安蓄能电站二期项目、京台高速泰山西互通立交、泰东高速、旧村改造等重大建设工程和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不可移动文物对外开放。我市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县级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本体保护修缮、历史风貌维护、旅游文创开发、文化传承发展等保护利用全过程。利用文物建筑开设博物馆、陈列馆、艺术馆、乡土文化馆和专题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盘活文物建筑资源,推动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升博物馆社会服务水平。全市现有国家二级博物馆1家、三级博物馆4家。“十三五”以来,投入资金2700余万元,对泰安市博物馆、冯玉祥泰山纪念馆、东平县博物馆、宁阳县博物馆等实施展陈提升、馆藏文物修复、数字化保护等项目。积极拓展“云展览”“云直播”等文博服务新业态,开设“云课堂”“云逛博物馆”等线上活动。全市各级博物馆举办教育活动、展览100余场,年均接待观众130余万人次。泰安市博物馆加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博物馆联盟。肥城市陆房战斗纪念馆“陆房突围胜利展”获第四届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优秀奖。泰安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烽火齐鲁 英雄徂徕——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主题展”入选国家文物局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迈步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全市文物工作者将全面践行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文物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讲好文物故事,让文物“说话”,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