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汶河畔的非遗“村晚”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讯 夜幕降临,大汶河畔古村落山西街村一改往日的宁静,忽然热闹起来,络绎不绝的人流向村中的山西会馆奔去。

      “快快快,这就开演了,今儿可要好好饱个眼福,多少年没在这看戏咧!”92岁刘大娘和老姊妹在儿孙们的簇拥下,带着小马扎,颠着小脚绣花鞋,迈着小碎步,也来到了山西会馆的戏台前,眼神中尽是亢奋、激动和期待。
      

      

      在她们的周围,早已坐满了周边村镇闻讯赶来的村民,大家拖家带口,有的坐在台下,有的站在墙边,有的靠在门口,后面的小朋友干脆骑在父亲或爷爷的肩膀上,人们无不喜悦地翘首以盼一场“大戏”的开演。

      “大戏”便是“大汶河畔的非遗‘村晚’”,这是日前泰安市举办“首届大汶口古镇小戏小剧节”的其中一项内容,地点就放在了泰安市千年古镇大汶口山西街村。大汶口镇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和命名地,而山西街村又是该镇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演戏的戏台所在地山西会馆是清乾隆二十四年在关帝庙基础上扩建而成,戏楼已经40余年没有演过戏了,一直空置着。

      渐渐地,从四面八方涌来的近3000名村民,将会馆塞了个满满当当。
      

      19时整,一阵激越的锣鼓唢呐暖场过后,“村晚”正式开场,国家级非遗项目山东梆子经典曲目《墙头记》精彩亮相。演员们身着古老的戏装,妆容精致,精神饱满,他们唱腔纯正,一招一式拿捏得恰到好处。戏台下,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摇头晃脑,伴着抑扬顿挫的唱腔,听得如痴如醉。年轻人拿出手机聚精会神地拍录,与不在现场的亲朋好友分享这开心时刻。更多的观众则是眼神发亮,伴随着剧情的推进,时而蹙眉、时而开怀、时而沉思,深深地沉浸在剧情中不能自拔。
      

      

      72岁的刘和平坐在晚辈们提前为他支起的太师椅上,美滋滋地点上了旱烟袋,身前方桌上摆放着水果、泡好的热茶,他惬意地翘起二郎腿,浑身上下散发出“老戏迷”的气场——这看戏、品茶、抽旱烟“三件套”,瞬间把“仪式感”拉满!
      

      “小时候我就喜欢跟着大人来这听戏,后来我长大了,不知从啥时候起,戏台突然变得冷冷清清,真没想到,现在戏台又‘活’起来了,像做梦一样,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墙头记》演到第4场,刘和平正好抽完了一袋子旱烟,谈起了古戏台与自己的往事,刘和平的眼睛里泛出些许泪光。

      “《墙头记》讲述的是关于一个孝顺的老故事,但是这个老故事放在新时代看仍然不过时,对老年人来说,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份怀旧情怀,对于年轻人来说则是教育、传承。”泰安市国家一级编剧赵宝利表示。
      

      汶水扬波,绵延千古文脉,好戏连台,唱尽人间芳华。古戏台上重新响起的戏腔,不仅盘活了闲置的文化资源,更聚拢了村民的心,再现了古镇多年未见的人声鼎沸盛况,让久违的乡村烟火气再次“点燃”……

      《墙头记》正演得火热,距离山西会馆不到200米的古镇小广场同样好戏连台。这里是“村晚”分会场,上演着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京剧《赤桑镇》选段等。一群孩子在台下,煞有介事地模仿着演员的动作、唱腔,跑来跑去看热闹,他们虽然看不懂剧情,但却也在心里种下了艺术萌芽的种子。

      “泰安市首届小戏小剧节特意选在大汶口古镇进行,大家看得热闹、玩得开心,在浓厚的文化气息中传递文明力量,以古镇为舞台,让群众当主角,创新了文化惠民手段,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朱丽说,“同时,这也有助于进一步弘扬传承大汶口文化,激活古镇文旅新活力,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是我们泰安市落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呈现。”
      

      今夜,汶河古村落的星空格外璀璨。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柳萍 李雪 摄像 隋骁斐 审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