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校城融合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队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去年8月,全市科技创新暨校城融合大会召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洪涛对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校城融合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如何推动我市校城融合,助力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市政协2023年度首场双月专题协商会议题就落笔于此。

       4月19日,在深度调研、集思广益、分析论证之后,市政协举办了“推动校城融合助力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双月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汇聚一堂,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凝聚共识,积极探索推进校城融合的新举措,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深入调研察实情建真言

       以高质量调研、高质量协商促进履职水平全面提高是本届市政协的工作思路。

       今年是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攻坚之年,加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校城融合是实现校城双方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战略之举。立足实际、选好角度、找准切入口是起草调研方案的关键。市政协主席武林中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汇报。市政协教科卫体委与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及部分委员深入沟通,学透政策文件、定准调研重点、完善工作方案,为高质量建言资政绘就路线图。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研组采取线上与实地、面上与点上、个别与集中、市内与市外、座谈与问卷调研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全面立体掌握基本情况,梳理汇总难题顽瘴,透彻研究对策建议。在前期调研中,调研组现场调研大学科技园、产业研究院和高新企业30余家,行程涉及省内3个市和本市2个县(市、区)、泰安高新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30余次,组织各类座谈会、征求意见会12场,一对一面谈专家22人,5个县(市、区)政协提交了调研报告,从网上向浙江杭州、安徽合肥、陕西西安等22个市收集经验做法,参与的省、市、县政协委员、专家、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代表达300余人次,征集各类意见、建议、留言1000余条,展现了时不我待、勇挑重担的政协效率。

       充分协商凝聚广泛共识

       思想在交流中碰撞,观点在问答中交织。协商会上,委员们结合调研情况作发言,直面问题、坦诚建言。

       “建议市委、市政府提供更多机会,组织更多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去县(市、区)挂职‘科技副县长’、到乡镇挂职‘科技副镇长’、到企业挂职‘科技副总’。”委员代表张仁堂认为,可以组织有需求的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到高校挂职学习锻炼,为高校与地方人才队伍的交流融合、共谋发展提供更多舞台。

       校城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尤为关键。委员代表孙保亮建议我市设立驻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员,精准对接利用好高校专家资源,提高科技成果在泰转化率;建议设立校城融合“市长基金”,并给予高校充分的自主分配权,确保精准扶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要探索建立校城共享的科创平台,提升创新输出能力,积极用好企业全生命周期平台,打造政校企融通的产学研赋能平台,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参与,让企业创新需求与学校创新资源‘握手’更畅通、更精准。”委员代表宋超认为。

       现场发言切点准、立意深、建言实,委员代表和专家代表从健全完善协调运行机制、加大支持力度、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等多个角度建言献策,市直部门负责同志高度重视,认真聆听意见和建议,直面反映的问题,并给予坦率真诚的互动和回应。

       发挥优势汇聚发展合力

       城市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坚定不移把校城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加强顶层设计、优化配套政策、完善服务平台,加快形成我市校城融合发展新格局,真正将高校资源“势能”转化为产城发展“动能”。

       去年以来,市政协聚焦协商工作创建了双月专题协商平台,实现了委员与部门协商联动,场内与场外融合互动,各族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广泛协商、凝聚共识,提升了建言质效。

       本次专题协商会紧紧围绕校城融合精准选题,政协委员、高校专家、企业家等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质量导向,与相关部门精准对接、深入调研、深度思考,提高建言的“靶向性”,增强资政的“含金量”。武林中表示,协商的目的在于落实,结果在于应用。下一步,市政协将发挥政协协商式监督优势,创新完善协商式监督的方式、机制和路径,不断健全协商成果交办落实办法,主动加强与党委和政府督查部门的联系,适时组织政协委员对重点协商成果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再协商”,推动意见和建议在“最后一公里”落地见效,推动政协工作从关注“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关注“做得如何”“做出什么效果”转变,催生一批校城深度融合政策,推动产业迭代升级,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 毕凤玲 审核 王天姿】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