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滩区土地流转的“旧县创新”

      三月春暖,翻新的泥土气息在湿润的空气里酝酿。放眼望去,东平县旧县乡黄河滩区的耕地里有几小撮人正拿着米尺,来回踱着步丈量。

      走近一看,是旧县乡尹村一村党支部书记张祖臣正带着土地流转工作组,为村里流转出去的“一块田”区域和村民承包的自种区划定范围,立上“专属铭牌”。“左手边这一片268亩是咱们村14户的自种区域,右手边连片的630亩是包给人家的。这一大块是老秦家的65亩,给他围起来……”

      近年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发展、合作社规模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土地流转的传统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承包户逐个与村民签订承包合同;另一种是由村集体以300-450元的固定价格收回,再对外承包,户家往往因为承包价格低,且自身有种植意愿,不了了之。这两种模式都远达不到连片发展、规模种植的要求。”旧县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王笃福介绍说。

      尹村一村是省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的受益村,共有901口人,845亩土地,人均九分地。搬迁到社区后,村民离耕地有6公里之远,有些村民愿意种点粮食作物,有些地却一直荒着。如何高效盘活村里的闲置土地资源?如何达成两方村民意愿的统一,有序推动土地流转进而增加村集体收入?带着这些疑问,张祖臣带领由村“两委”成员、各村组组长组成的土地流转工作组到省里、市里参加培训班学习。

      “承包土地,跟一户农民还是跟十户农民打交道,难度是不一样的,交易成本也是不一样的。需要统筹,需要调解,需要结合实际。”讲师的话让工作组成员深受启发,回去后立即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汇总了各方村民要求,研究制定出一套符合尹村一村实际的“一块田两作区”土地流转方案。

      “一块田两作区”是指统一收回全村901口人的845亩土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其中190多亩易淹易涝农田进行整治,形成全村“一块田”。在“一块田”里划分出承包区、自种区两个连片区域,有种植意愿的村民可在自种区承包种植,由工作组划定地块范围,设置“专属铭牌”。此外,其他土地统一对外投标发包,价高者得,承包费均分给拥有土地经营所有权的村民。

      方案制定出来了,推进实施过程却极为不易。大部分村民都同意,但仍有小部分村民担心分到的地块面积小、不适合种自家粮食,土地平整、挖树填坑时更是遇到种种困难。旧县乡政府得知后,决心以尹村一村为试点,在全乡范围推广“一块田两作区”方案,派出农业工作专班指导方案实施,安排管区、驻村干部协助做好村民思想工作,抽调数台挖掘机、平地机开展作业。

      经过不懈努力,901名村民顺利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书,845亩耕地由于碎田变整田,垄沟、地边子得到统一修正,土地还增加到了898亩。村集体根据群众意愿,划分出268亩连片土地供14户种植粮食作物。其余630亩按照1450元每亩,村集体管理费100元每亩,共计1550元每亩的价格,以投标议标的方式转让给了承包商林茂盛,创造了全乡土地承包的历史最高价。

      “把土地统一收回,在‘一块田’规划下做重新分配,村民们既能享受到土地红利,解放了双手,又可以到滩区安置企业、乡政府招商引资的科瑞食品公司或者中草药园打工,实现两份收入,村集体每年又可增加经营性收入近7万元,一举多得。”张祖臣兴奋地说。

      52岁的秦笃林这次包下了村里65.14亩耕地,他憧憬地说:“原来我包的地都一块块的,有的甚至相隔六七百米,家里有台农用机,却一直闲着。这下好了,可派上用场了!今年我要种特色黑小麦,收入至少翻一番。”

      尹村一村“一块田两作区”的土地流转模式,得到了旧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村民、其他村的一致认可。他们纷纷来找张祖臣学习先进经验,以进一步推动黄河滩区万亩耕地流转,促进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