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泰山政情 > 正文
  • 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 | 乡村振兴让希望的田野充满活力

      田畴迎丰收,乡村气象新,希望的田野铺展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2022年,我市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全面部署,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良好势头,美丽宜居乡村展现新面貌,一个个产业更强、环境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踏歌而来。

      “减垄增地”模式全省推广

      质量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一年来,我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稳产增产的耕地基础。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更多科技要素不断向广袤田野聚集,促进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粮食总产量267万吨。

      肥城市安驾庄镇蔡家颜子村的种粮大户肖红霞,今年迎来了一个好收成。“今年小麦亩产平均1416.5斤,比‘减垄增地’前显著增产。”肖红霞高兴地说。

      让肖红霞受益的“减垄增地”模式是指去掉传统田间一道道凸起的地垄,在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地块上,建设微喷带、立杆式喷灌、地埋式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备,高科技作业让田间生产路、浇水沟渠等大幅减少,有效种植面积更加可观。

      2022年,我市在全省先行先试“减垄增地”种植模式,一年新推广面积31万亩,每年每亩增产粮食160斤至200斤。像肖红霞一样,越来越多的农业大户正陆续去掉田垄,“减垄增地”作为实践“十大创新”的现实举措在全省稳步推广。我市粮食面积和产量5年实现连续稳定增长,夏粮播种面积250.98万亩、同比增长0.44%,总产117.15万吨、同比增长0.57%。在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全市肉禽蛋奶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等重要副食品也形成了生产能力强、品种丰富、质量稳步提高的供给新格局。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打好种业翻身仗,我市建起市县乡三级“1+6+12”新品种(系)跟踪评价暨展示示范推广平台,设置示范点6处,年跟踪评价农作物新品种100个以上,岱岳区被确定为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全市6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审,7个玉米品种通过引种备案,14个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登记。东平县被认定为全国大豆制种大县,肥城市小麦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获省级认定。目前,我市国家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达到2个、省级小麦和大豆良种繁育基地达到4个。

      我市始终把“舌尖上的安全”放在首位,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2022年,我市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如常年一样稳定在98%以上,宁阳县被命名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东平县被命名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打造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98个、市级93个。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1个区域公用品牌、7个企业产品品牌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七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入选数量位列全省第二;5个农产品品牌入选我省首批公布的“好品山东”品牌名单;肥城桃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家、56家。全市地理标志商标总量达到57件。

      乡村振兴持续深化

      “生态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新泰市羊流镇朝阳村,这个曾经只通一条土路、土地贫瘠的闭塞村庄,在将1800余亩山岭地全部流转给惠美农牧种植基地后,农民变身为产业工人,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村民刘培连把5亩多山岭地以50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后,从上坡刨地瓜的农民成为月薪3000多元的基地领班。现在,朝阳村的土地上长出了香飘全国的“万亩花海”,这里既有百合花的种植、深加工,也有组培育种、物流配送、观光旅游,一条以百合为中心的产业链勾勒出乡村蝶变的缩影。

      2022年,我市坚持“示范带动、全域培植、融合并进”的理念,打造村企合作、产业融合、组织带动、绿色崛起、文明深耕等类型示范区47个,总面积142万亩,惠及466个村、68万人;新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单位6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7个,岱岳区道朗镇里峪村入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泰市龙廷镇掌平洼村被评为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泰山区省庄镇安家庄村、邱家店镇北王庄村和岱岳区满庄镇曹家寨村、道朗镇北张村4个村被命名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泰山区泰前街道水牛埠村等19个村被评为第三批全省景区化村庄,福憩泰山旅游民宿集聚区、泰山·九女峰旅游民宿集聚区被命名为2022年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

      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2022年,我市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别达到2个、4个、52个,岱岳区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1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我市占据2席。我市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6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5个,新泰市楼德镇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肥城市获评全省农业农村领域最高级别的奖项——现代农业强县,宁阳县入选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岱岳区成功申报全省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体推进县。全市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到1169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8家、省级181家;家庭农场达到8909家,其中,省级示范场60家。全市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有5家、48家。

      电商为乡村振兴插上“金翅膀”。泰山区省庄镇小津口村以“政府+运营服务商+村企”的形式,建设“泰山淘宝第一村”,开启了泰山茶“云端”之旅,网上交易额达到1.8亿元。目前,小津口村已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新泰市、肥城市先后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两市共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2个、镇级配送服务站34个、村级服务点200个。新泰市固定资产管理经验获国家商务部推广。

      生态的魅力在乡村,乡村的活力靠生态。我市厚植生态底色,塑造振兴之美,兼顾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实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双赢。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启动实施,实现城乡垃圾治理一体化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完成改厕57.77万户,建设后续管护信息化平台6个、服务站272个;98.8%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清洁村庄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美丽庭院建成率达到28%以上,村村建有美丽庭院;新改建农村公路820公里;50个城镇开发边界外安置区全部建成,惠及群众3.1万人。

      以组织建设强乡村之基

      以精神文明塑乡村之魂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根本保证。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我市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开展“十百千”创建工程,通过10个乡镇龙头带动、100个村高端示范、1000名过硬党支部书记红旗引领,推进全市镇、村过硬党支部建设。我市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行动,抓实“双五十村”扶优培强,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乡村振兴,青年当先。2022年,我市3551个村、205个社区全部完成“两委”换届,村、社区“一肩挑”比例分别达到98.1%、98.5%,村(社区)班子全部配备35岁以下年轻干部。

      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2022年,我市开展“百日攻坚开新篇”专项行动,组织“头雁领航乡村振兴”大培训,新一届村级“两委”班子成员和监督委员会主任轮训一遍。泰安乡村振兴学院每年培训2500余人,被确定为省委党校调研基地、山东乡村振兴研究院分院。

      随着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头雁”队伍相继扎根基层,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的“领头雁”也逐渐涌现出来。泰山区邱家店示范区刘家疃村党支部创新推行“五社同行”模式,由党支部牵头,成立先锋服务社、新乡贤理事社、乡风文明社、产业能人社、青年人才社5支队伍,以经济组织为纽带,实现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频共振。肥城市孙伯示范区实行“三分类三升级”工作法,把11个村分成基础标准型、巩固提升型、示范样板型3类,把五大振兴任务分解成55个分项指标,逐项认领、递次推进、升级建设。东平县老湖示范区健全“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楼长”组织网络,投资36亿元,建设住宅楼513栋,坚持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共建”,实现了网格化、精细化管理。2022年,我市建成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180个,成立区域性党组织124个;324家企业和358个村结对共建,带动村民就业5019人,村均年增收5万元。

      2022年,我市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实施铸魂强农、文化惠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文化建设、乡村文化人才培育六大工程,整合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大院等阵地资源,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水平。肥城市、岱岳区等县(市、区)成为全国和省级试点县(市),推出了城乡书房、非遗工坊等一批先进典型。我市戏曲进乡村覆盖率达到87%;充分利用农家书屋主阵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市营造了“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浓厚氛围;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志愿服务站点3700余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域覆盖;开展城乡文明结对共建行动,省、市级文明单位与各县(市、区)、功能区的村(社区)结成城乡文明共建对子,重点帮扶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文化振兴工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双促共进。

      一处处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的投入使用,让农民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市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积极弘扬时代新风。

      2022年,我市深入开展“摒弃婚丧陋习、深化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推广“三榜治村”“德孝堂”“一站式婚礼”等做法,倡导婚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简化流程,控制规模,减少花费,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村(社区)红白理事会覆盖率达到100%。我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群众的精气神在文明乡风的浸润中越来越足。

      乘势而上创伟业,接续奋斗谱新篇。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市将采取更加精准有力的举措,激发更加沉稳务实的干劲,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徐文莉 马晓艺】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