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瞭望 | 职教路上三代“机电情”

      在“以赛促教”的模式下,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

      “我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更多从事机械制造行业的学生获得更多职业幸福感。”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尹思源

      冬意渐浓,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教室里的各类机械设备整齐摆放,像大战过后正在整修的兵器。就在今年8月举行的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圆满承办了机电一体化项目、智能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三大赛项的比赛,获得组委会高度认可。

      傍晚时分,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王兴东、机电技术实训中心副主任许超和实训指导教师刘世雄在实训中心讨论着下一步的教学内容。许超是王兴东的学生,又是刘世雄的老师。从师生转变为同事,三代“职教人”传承着他们心中共同的“机电情”。

      许超(左一)和刘世雄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室内进行交流(2022年8月8日摄) 赵子硕摄/本刊

      王兴东:用砂轮磨出一等奖

      不知不觉间,王兴东已经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当了18年“教书匠”。“这些年职业教育发展得很快,稍不留神就会跟不上时代。”回顾从业以来职业教育的变化,王兴东感慨不已。

      时间齿轮拨回至2004年,彼时的王兴东刚刚来到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现代制造实训中心的一名实训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是各类机械制造设备的操作和使用。那时,学校设备数量、质量都跟不上,上课时往往七八个人共用一台设备,教学效果很受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内容与企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毕业生到企业往往需要进一步学习才能跟上企业的生产节奏。”王兴东说。

      2005年,天津被确立为首个“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职业技能大赛成为职业教育的新方向。“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就是要通过举办高水平竞赛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接轨。比赛水平高了,学生的水平自然就上去了。”作为实训中心的老师,王兴东自然而然担负起了备赛教学任务。

      难题,接踵而至。

      竞赛对数控技术要求更高,教学常用的手工编程已经无法满足备赛需要。王兴东就和其他老师一起利用课余时间讨论研究软件编程,再到机床上进行实践。“想要让学生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老师必须要学会、用熟、研精。”

      备赛还会受到设备数量、质量和资金不足的影响。因为没有锯床和普铣,许多有硬质层的材料,直接用设备加工会加剧刀具的磨损,这些属于正常的损耗范围,但当时为了有效利用设备、节省刀具,王兴东总会带着学生们先用砂轮将硬质层磨掉,再用设备进行加工。

      在刀具不足时,王兴东就带着学生自己制作刀具。慢慢地,学生们不但对设备的使用越来越熟练,还能用加工设备制作出能够加工特殊形状零件的、有特殊功能的刀具。

      备赛的时间里,砂轮成了王兴东和学生们“最好的朋友”。2008年,他们站上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场,并获得高职组产品部件的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项目的一等奖。王兴东开玩笑地对学生们说:“这个奖是你们用砂轮一点点磨出来的。”

      许超:三获一等奖见证职教变化

      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产品部件的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项目一等奖,2011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教师组一等奖第四名……

      在许超的简历中,三次全国大赛一等奖的获奖经历讲述着他走过的路,也诉说着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的发展和变化。“第一次获得一等奖时,比赛更注重设备的熟练使用,工件制作并不复杂。”许超说,最初的比赛相较于此前的职业教育学习的内容更深、更难,但从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看,竞赛内容仍偏重基础。第二次获奖时,机械制造领域已经发生了不小变化,比赛使用的设备、器械开始由进口转为国产,比赛项目也更注重创新,需要加入自主设计的元素。”

      学生时代两次获得全国大赛一等奖的经历让许超明白,在“以赛促教”的模式下,职业教育更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随着竞赛水平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这让许超萌生了成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的想法。毕业时,许超放弃了多家企业抛出的橄榄枝,选择回到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我也想像王兴东老师一样,教出在职业技能大赛上大放异彩的学生。”

      任教后,许超作为数控大赛的指导教师,参与组建了索源数控社团,并制定了“让学生在大一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在大二锻炼成为优秀的组织、策划人才,在大三成为专业上的佼佼者”的“一二三串联”培养模式。

      许超还把自己观察到的职业技能大赛变化及时传递给学生们。在他看来,职业技术比赛在注重创新的基础上,对工件的复杂程度和精细程度都有了更高要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比赛中的大部分机械加工设备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许超说,国内装备生产企业已经能够独立生产能够实现多轴加工的设备,多轴加工特别是五轴加工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较为复杂的制造技术,如今也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选修课程。

      紧随大赛步伐,职业院校毕业生掌握先进设备的技能水平也随之提升。“过去毕业生到企业要努力跟上企业的生产节奏,现在一些优秀毕业生已经可以利用现有设备帮助企业拓展生产业务了。”许超说。

      刘世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

      在许超的指导下,索源数控社团中的很多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7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5人获得二等奖,150多人次获省市级以上荣誉。

      这其中就包括刘世雄。

      对于刘世雄来说,许超不仅仅是老师、同事,也是一位懂得关怀体贴的兄长。正是在许超的影响下,刘世雄决定留在学校做老师。

      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进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内,立体物料库、AGV小车、加工中心机床、三坐标测量机和冲洗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平稳运行。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已应用到教学当中,机器人不断夹取物料,不用多久,一个较为复杂的多轴工件就制作完毕。

      站上三尺讲台,刘世雄像他曾经的老师许超一样,一遍遍提醒学生按规定摆放工量具,按规章进行设备操作。他也像许超一样,在工学结合中言传身教,也在立德树人中传承着他心中那抹“机电情”。

      对刘世雄来说,做一名职业教育老师有着不小的挑战。2020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包括“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在内的9个新职业,明确了“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的工作定义和工作任务。

      “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很快,从学校到企业,不论是软硬件设施还是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想要跟上技术的发展,就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他说。

      如今,刘世雄的学生也开始在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从王兴东到许超,再到刘世雄,“机电情”像“传家宝”一样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入学和毕业之间默默传承。

      新出炉的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结果,让刘世雄心里五味杂陈,遗憾的是本学院的学生成绩不甚理想,但欣慰的是,与之前的比赛相比,本届比赛参赛人数多、水平高,竞赛难度大,这正说明机电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刘世雄说,“相对于比赛成绩,我更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更多从事机械制造行业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感,用工匠精神促进行业进步。”■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