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新型老农的夏日劳作

      省庄镇,北部山区。由博阳路向北远眺可见片片梯田,在一处峡谷地形当中,安家庄村错落有致地散布在等高线上,由于特殊的地形,安家庄村近年慢慢有了“光伏村”的名号,充足的光照为村内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泰安市气象台2022年6月19日15时50分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部分乡镇、街道可达40℃以上。本次高温持续时间长,温度高,请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近几日,泰城高温持续,动辄37℃、38℃,在尚未入伏的6月下旬,高温一次次考验着人们的耐受力。农时不待人,村民张义平一如既往地在田间劳作,但记者在与他的交流中,看到了在如此高温之下的农民新样子。

      张义平称自己为“新型老农”。

      今年68岁的张义平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耕作自己“一亩三分地”到如今管理全村的集体土地,农活上的问题很少有能难住他的,随着农业越来越现代化,他自己也成了“新型”农民。22日上午,记者跟随张义平走在山坡上的一处玉米地,他俯身翻动土壤。“太阳要‘毒’起来了,我看看还用浇水不。”查看一番他松了口气:“不用浇了,现在浇更容易长草。”他告诉记者,入伏前遇到这样的高温天气,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庄稼的水分,要随时观察,防止出现旱情。

      高温天里,张义平比往常起得更早,往地里跑得比之前更多,除草、浇水,事事操心,但记者并未见到想象中“足蒸暑土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听到记者的疑惑张义平笑了起来,他带头走到田垄边缘,指着村内的水库说:“平时还看不出来,碰见这种天就明显了。早年间天天从那里往坡上挑水,那叫个累人。现在不需要啦,机器抽水上来就行,随旱随浇。”此外,虫害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据了解,玉米螟曾经是危害北部山区玉米种植的一大害虫,但在玉米品种改良之后已经几年不见。

      

      

      

      〈张义平在农田里〉

      同张义平交谈下来,记者几乎忘记了当下的高温天气,眼前的这位老农似乎并未受到一丝困扰。同行的村委工作人员看出了记者的疑惑,解释道:“庄稼人都习惯了,但种地哪有这么简单啊。一天去地里三四趟,光从山下走到山上,一旦缺水就得中暑。这几天温度这么高,村委商量过了,给大伙备足苏打水,提前抽水浇地,让他们省心地干。”闻言,想到张义平对一行行玉米的熟悉,他的乐观更加凸显,临别时张义平还在念叨:“过十来天施一次肥,秋天等着掰棒子就行了。”

      返回村委,记者正好遇到了来给安家庄村送农业机械的山东农业大学一行人。一个电话,张义平火速从山上赶回。农大教授告诉记者,送来的机械叫作“微耕机”,是单人可操作的多功能农业机械,能完成整地、播种等多项任务。

      

      微耕机组装完成,张义平迫不及待地点火试用。安家庄村的梯田地形导致大型农机无法进入农田,锄头、爬犁仍然发挥着主要作用,高温天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活的进程。张义平在山坡顶的一块农田整地在即,这台微耕机恰恰能发挥重要作用。“温度超过37℃大家伙就都停工了,只有早上一段时间能下地干活。这个机器好,用上它一个早上就能把地整完。”他说,“马上就进入三伏天,我们得拿效率换时间,机器帮了大忙了。”

      烈日炎炎,在泰安广袤的农田上,还有许多农民在辛勤劳作。高温天里,提醒农民注意作物旱情,同时做好自己的防暑防晒。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李松】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