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_文旅 > 幻灯 > 正文
  • 肥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肥城市近期举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上,肥城桃木雕刻、桃木雕刻民俗、聂氏铜器铸造技艺、瑞泽堂王氏膏方、肥城剪纸、葛氏捧瓷、汶阳烙画等14个非遗项目参与展示展览,9位非遗传承人代表现场讲述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和创业历程,展现非遗传承保护在促进扶贫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社会服务、振兴传统工艺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些以非遗或传统工艺为依托的“山东手造”,让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体验,在润物无声中夯实人们的文化自信。

      近年来,肥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努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省级以上文保单位总量达到22处;全市列入四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项目,总量达到134个、代表性传承人65人,其中,泰安市级以上项目72个;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十大非遗保护工作亮点;“非遗工坊”成为泰安市首个示范基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展示古老技艺魅力 非遗助力产业发展

      在今年我省首批发布的“好品山东”品牌中,不乏“山东手造”的身影,来自肥城的泰山桃木王雕刻工艺品与黄铜工艺品傲然在列。“好品山东”“山东手造”系列成绩的取得,让肥城古老的非遗传统技艺迸发出蓬勃的朝气,这是肥城市近年来深度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开创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的关键举措。

      自2001年以来,肥城依托传承千年的桃文化,大力推进桃木旅游商品产业化、集群化发展。目前,肥城桃木旅游商品已发展到30多个系列,4000多个品种。市内桃木工艺品生产销售企业已达到160多家,从业人员4万人,全国连锁加盟企业突破1500家。近年来,肥城市努力探索振兴桃木雕刻技艺与脱贫攻坚互利共赢的创新型模式,助力扶贫就业,促进自身造血,让桃木雕刻技艺得以更好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创了肥城依托桃木雕刻技艺产业发展促进创业就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新征程。

      中国桃木旅游商品城,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桃木旅游商品研发、销售、集散中心。现已入驻正港、泰山桃木王、悦灵仙、新世界等知名桃木商户80余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条从业人员万余人。商品城的建成使用,催生了桃木市场主体的聚集发展,迅速实现了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的膨胀,实现了肥城桃木商品的产业化发展。凭借优质的服务、良好的质量保障、突出的销售业绩、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商品城被评为“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并荣获“山东省十佳大型综合旅游购物场所”称号。

      在正港桃木工艺品店,有雕刻着精美牡丹的桃木盘子,有刻画着威武飞龙的桃木剑,有活泼伶俐的小松果,有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此外还有桃木人参、桃木泰山、桃木葫芦、桃木佛珠……一眼望去,仿佛进入桃木的世界。据肥城市正港木业工艺品厂总经理程银贵介绍,桃木自古就寓意着吉祥美好,用桃木做成的精美伴手礼,一直很受大家欢迎。经过选材、破解、蒸煮、自然阴干、取料、木工合成、打胚、精雕、了细、抛光打磨、上漆,每一个桃木产品都是精雕细琢而来,而且在传统的平雕、浮雕、镂雕等雕刻手法基础上,部分产品还融合了微雕技艺,更显精致。

      在肥城,除了享誉国内外的桃木制品,聂氏铜器铸造技艺也独树一帜。肥城聂氏铜器铸造技艺起源于泰安肥城市安驾庄镇,是一个有市场效应的技艺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自清末至今约有170年的历史,已传承至第6代。

      “6.18”电商大战业已风起云涌。当你在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搜索“铜器摆件、铜器镇宅、铜器家居、铜器辟邪”等关键字的时候,所搜索出来的铜器商品大多会指向同一个电商——“风水阁”旗舰店。

      家住泰安市里的张先生,在网上千挑万选,拍下了心仪的“铜蟾蜍”,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就送货上门,一看收货地址竟然是“山东省肥城市”,原以为相隔天涯,没想到近在咫尺。原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肥城聂氏铜器铸造技艺早已实现了传统非遗的产业化、电商化。该项目传承人聂致远将铜器铸造非遗技艺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利用互联网发展铜工艺品营销。2015年,聂致远在原公司基础上成立了泰安市龙藏深泉商贸有限公司。该公司现拥有员工310人,形成了线上销售、线下展会并存的发展模式,产品销往国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铜制品行业龙头企业。

      为保护项目的传承和发展,近年来聂氏铜器铸造项目参加全国各地展会进行展览展示与出国交流传播。其中,参加了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办的中国品牌商品中东欧展,展会期间受到了当地华裔和国外友人的高度关注;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盛世宝鼎》展览(山东馆),将铜器非物质文化向世界展示;在文博会现场进行了铸铜蜡模成型术及蜡模雕刻技艺展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铜器铸造的魅力,了解铜器制作的工艺流程,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观众好评。

      文化帮扶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初心和灵魂,乡村文化是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每逢节假日,前来肥城市五埠岭伙大门景区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在景区非遗工坊区的“桃木雕刻”工坊前,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程银贵灵巧的双手之上,刻刀上下翻飞,一块不起眼的废旧桃木树根,几经雕琢,便渐成形态变成一只惟妙惟肖的小老虎,精湛的技艺让现场观众看得连连赞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在程银贵的指导下,亲手操作刻刀,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除了桃木雕刻艺术,景区还洽谈引进了岱宗传拓、吴氏陶塑、皮影、面塑等12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入驻景区,打造泰安市首个“非遗工坊”示范项目,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文化产品制作的乐趣。

      五埠岭村位于肥城市孙伯镇西北部。村内至今保留明清时代院落100余套,“门中有门、院中套院” 的“伙大门”建筑风格全国罕见。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上,五埠岭村始终坚持保护性开发和高标准规划,突出“修旧如旧”,突破乡村旅游“千村一面”的现状。

      2019年,五埠岭村整合已有非遗项目,以展现“乡愁记忆”为主题,推进集文化、旅游、消费、体验、研学等为一体的“非遗工坊”项目建设。该村探索出了非遗“活态保护”和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极大地繁荣了乡村文化,延续和增强了非遗的生命力,打造出省内乡村文化振兴和非遗旅游的新标杆。目前,景区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2020年6月份,承办泰安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被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授予“非遗工坊示范基地”,取得了广泛影响。

      现如今,“文化+非遗+旅游”已成为伙大门景区跳出旅游同质化的重要“法宝”。“非遗工坊”把民族、民间的文化遗产保护在基层,将非遗项目融入民俗活动、节事活动的展演、互动中,在现实的生态场景中进行保护,满足村民的文化需要和审美趣味。“非遗工坊”项目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村落三百余人就业增收,极大地解决了农闲期五埠岭村及周边8个行政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村民还通过学习非遗技艺,参与非遗产品制作、销售和原料供给来增收。在非遗项目的参与过程中,村民厚养了文化底蕴,承担起了传承和传播非遗的重任。

      在项目引进上,非遗工坊”项目尽量就近遴选,不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而是结合地方风俗习惯和自然条件,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对于水土不服的非遗项目及时清退,引进的均是群众基础扎实,村民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非遗项目。在空间布局设计上,景区按照主题公园的空间构造手法,以游客体验为设计核心,对村内10多套原有传统民居进行了保护性修建和特色化装修,创造出文化空间的分隔、交叉与串联,让游客在不知不觉中沉浸于不同的非遗故事和场景中,获得完整、流畅的游园体验。

      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

      大力延伸文化内涵,以旅游为载体带动更多非遗资源“活起来”,让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文化遗产为美好生活增光添彩。

      近年来,肥城市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肥城桃木雕刻代表性传承人程银贵荣获全国“非遗扶贫优秀带头人”称号;五埠村入选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泰安市五埠岭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依托省级项目桃木雕刻(民俗、技艺)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肥城市非遗助力精准脱贫项目”“肥城市依托聂氏铜器铸造技艺等优势项目,积极开展非遗对外交流”分别荣获2019、2020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

      “当下,打造‘山东手造’品牌是我省深入推进文化‘两创’的重要举措,是我省创新发展手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的有力途径。肥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坚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守正创新、整合盘活传统文化资源,鼓励将文化产业培育同旅游目的地结合起来;继续加大非遗资源的生态性保护,加大全方位宣传营销力度,讲好‘手造’‘非遗’故事,争取多培育出一批自主文化品牌企业;积极探索非遗活态传承发展的好方法、新途径,全面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用创新实干、奋勇争先的热忱,努力交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肥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任力说。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董梁】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