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泰安 > 正文
  • 我市文化建设工作蓬勃发展,群众乐享硕果 畅享文化盛宴 奏响文化发展强音

      文化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是城市的灵魂和发展的内动力。夜幕降临,社区(村)的文体小广场成为广场舞爱好者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泮河岸边,市民游客悠闲地欣赏着充满泰山文化元素的街巷夜景;泰山脚下,独具魅力的非遗泰山皮影戏,一人可玩转“十不闲”……

      花开千树,文化飘香。近年来,我市的文化建设工作亮点频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正足,非遗保护与传承并驾齐驱,全市文化建设日新月异,处处展现着文化迸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文化惠民乐民

      群众生活丰富多彩

      文化民生如何考量?“幸福”是标尺,“实干”是尺子。正是一把“实干尺”,考量出一条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安民的泰安文化民生幸福“准则”。

      “文化惠民活动把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送到了家门口,我们高兴得很,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多举办。”在泰山区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现场,群众口碑彰显活动效果;

      “我们作为文化志愿者,到各个社区、乡镇,为各村的文化带头人和业务骨干面对面进行培训。培训中大家的学习劲头很足,学习得很快。”在2022年肥城市社区艺术提升行动——广场舞培训中,肥城市文化志愿者舞蹈团团长陈玉梅说;

      “这里的书籍全,阅读环境也非常雅致,我特别喜欢这里。”居住在宝龙商圈附近的市民吕先生是泰山书房大千店的常客,吕先生说,他非常喜欢阅读,自从家附近开了这个书店,他一有空就待在这里,因为距离近,他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

      近年来,我市以扩大文化活动覆盖面和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为目标,整合全市各类文化阵地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五抓”“四员”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度,群众文化生活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我市通过建设文化馆、图书馆等基层文化设施,为群众打造文化家园,让群众走进“文化殿堂”。

      2021年,我市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万余场,放映公益电影6.4万余场,开展送戏下乡活动6400余场,组织全民阅读活动1.3万余场;打造“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全市广场舞大赛·泰山群星大舞台、“唱支山歌给党听”群众合唱展演、“文艺轻骑兵、惠民走基层”巡演等文化服务品牌,进一步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

      这一系列充满力量的数字,是我市文化惠民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生动体现。同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艺作品创作方面也令人感到欣喜。音乐作品《挑泰山》《敢当龙未央》、戏曲作品《三进门》入围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群众文艺作品展演;肥城市“桃木雕刻之乡”、东平县“渔家文化之乡”成功获评2021—2023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在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中,市文化馆和6个县(市、区)文化馆均被评为一级馆;全市各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均已建成,推进建设县级文化馆分馆88个、图书馆分馆100个,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以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城乡书房、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新华书店、旅游驿站互联互通“六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目标,我市探索出“1+N”书房建设模式,积极构建“15分钟阅读圈”,新泰城乡书房建设荣获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激发文化“引擎”

      文化产业壮实力

      牢固树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融合发展理念,我市激发文化“引擎”,不断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汶河畔,以新闻出版产业链为主链条的泰山新闻出版小镇正在崛起。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契机,泰山新闻出版小镇依托优厚的自然资源,借助独特的区位、产业等优势,做活、做精“引链、强链、延链、补链”发展文章,集聚众多关联企业入驻,全力构建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新闻出版产业“雁阵”。

      “泰安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连接京津冀、沪宁杭的重要交通枢纽,境内公路、铁路四通八达,货物存储、装运、转运方便快捷。”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董事长邹进说。2017年,全国唯一的新闻出版小镇——泰山新闻出版小镇落户泰安。2021年12月,泰山新闻出版小镇获国家版权局批准,建设国家图书版权交易中心;2022年4月18日,获省委宣传部批准建设泰山新闻小镇版权登记工作站。目前,泰山新闻出版小镇已有60余家出版和数字印刷企业签约入驻,这对打造文化出版产业集群,建设文化产业强市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在泰山新闻出版小镇的带动下,一大批印刷企业通过改造升级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乘时代新风,一个个场景正勾勒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轮廓,文化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新动能。“泰山秀城·老街”项目,成功入围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泰山碧霞湖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初步入围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2021年4月成功启动第五届泰安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以来,我市已审核通过93家企业、5000余件产品……文化和旅游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迭代更新,让我市融合发展效应不断显现,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保护传承经典

      非遗焕发新活力

      作为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张极具特色、底蕴深厚的亮丽名片,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在传承中进行创新?近年来,我市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

      面塑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经过历代传承的省级非遗项目泰山石家面塑,用喜闻乐见、轻松简单的形式展现历史文化。近日,记者在泰山面塑文化艺术研究院见到了泰山石家面塑第七代传承人石洪令,研究院内摆放着石洪令创作出的一些面塑作品,每件作品都独具匠心,有的细腻精巧,有的古朴自然……石洪令说,石家面塑制作材料以面粉为主,将面粉调成不同色彩后,通过揉、搓等手法塑造出基本形态,再用工具使造型特点更加突出。就这样,一个个普通的面团,在石洪令的手中“摇身一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各类形象。

      “从接触面塑到现在,我一直在进行创新融合。结合当下的时尚元素和热点,我创作的面塑题材也由经典人物向大家喜闻乐见的题材转变。”多年来,石洪令先后在我市各大幼儿园、中小学传授面塑技艺,举办传承非遗公益活动。截至目前,参与公益活动的人数约在35万人以上。同时,她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面塑传承人和老师。石洪令表示,能掌握这门技艺并带动一部分人去学习这门技艺,进而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她感到欣慰和自豪。

      在泰安,像泰山石家面塑一样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不断进行传承与创新的非遗项目还有许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项、省级59项、市级489项、县级803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20人、市级187人、县级281人。

      国家级非遗项目“泰山皮影戏”传承人范正安入选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人候选名单;具有泰安特色的木雕、玉雕、陶艺、泰山茶等成为知名旅游商品;麦秆扇、肥城桃木雕刻成为“非遗助力脱贫”的成功探索……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我市非遗工作亮点纷呈,非遗重点活动、项目,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我市积极开展非遗知识普及、展演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非遗,让优秀项目见人、见物、见生活。

      文化是社会的风向标、晴雨表,记录着群众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乘势而上,我市文化建设与时代同频,一幅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画卷,正在泰汶大地上徐徐展开。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芮】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