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泰安 > 正文
  • 我市每年财政支出八成左右投向民生领域 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民生改善既反映着城市发展的宏大叙事,更连接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5年来,我市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持“人民至上”,以“为人民谋福祉”厚植发展根基,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大力推进民生福祉提升工程,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各项民生事业不断繁荣发展,各项民生指标不断改善。我市每年财政支出的八成左右投向民生领域,认认真真书写为民“答卷”、绘制幸福生活“蓝图”,将暖暖的民生温度传送到千家万户,托起了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发力点瞄准民生

      织牢群众幸福保障网

      “王阿姨您好,您今天心率、血压、血氧指标显示正常,请您放心。”每天一早,家住泰山区财源街道更新社区的王太琴老人都会收到来自泰安市万佳宜康更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信息提示及问候,这贴心问候让老人倍感温暖和放心。

      贴心的服务得益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近年来,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发展需要,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和社会风尚,更好地为老人办好事、办实事,形成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我市将发展养老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取得了显著成效。

      老人安,则天下安。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市委、市政府将社区老年“幸福食堂”建设项目确定为2021年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之一,去年累计建成幸福食堂152处,完成实事任务的141%。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社区养老服务“四化联创”提质增效工程确定为2022年市委、市政府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之一,将建设“设施标准化、功能综合化、运营专业化、服务精准化”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处以上、社区养老服务站100处以上,广泛开展老年人居家和社区照料服务。

      民政工作一头连着“民”,一头连着“政”,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5年来,市民政局将关注点锁定民生、发力点瞄准民生、实惠点投向民生,围绕“推动民政发展、改善民计民生”的目标要求,着力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强弱项,民政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绩,也为群众筑牢了坚实的幸福底线。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91元和593元,较2016年分别增长58.5%、99.7%;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108元和836元,较2017年分别增长47.9%、93.1%;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947元、1551元、1089元,较2017年分别提高62%、115%和263%;一、二级和三、四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54元、126元,一级和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54元、126元,较2016年分别增长87.8%、53.6%、92.5%、57.5%。

      在养老服务方面,目前全市建有养老机构114家、床位1.6万张。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实施敬老院“四改一定”工程;科学布局养老设施,在街道建设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0处,在城市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230处,在农村建设幸福院1008处,打造起“15分钟养老服务圈”;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实施适老化改造430户,建设家庭照护床位230张,推动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将专业服务向家庭延伸。

      笔笔民心账,滴滴赤诚心。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民生领域资金投入,2021年,全市销售福利彩票4.15亿元;全市筹集公益金4600余万元,累计投入3700余万元用于民政事业发展,重点支持了养老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绿色公益性公墓建设、社区治理发展、困难群众救助、未成年人保护、孤残儿童康复、福利机构改造提升等,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人社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群众

      初夏的东平湖绿柳垂岸、碧波荡漾。“就在前几年,我还划着小船在这一带靠打渔讨生活,没想到现在‘洗脚’上岸当上了护林员。”东平县老湖镇前埠子村59岁的渔民赵辛福谈到现在的生活难掩笑意。东平湖作为黄河下游唯一的蓄滞洪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枢纽,为筑牢这一水生态屏障,我市开展了清网净湖、退渔还湖、餐船取缔、游船整治、环湖生态隔离带建设等攻坚行动。

      对于赵辛福这些祖辈靠打渔谋生的渔民而言,上岸只是第一步,上岸后如何实现就业有门、致富有路、生活无忧,找到长期稳定的“避风港”才是重中之重。当地在设置公益性岗位时,考虑到东平湖保护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按照“因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员”的原则进行科学设置,开发了环湖生态防护带养护员岗位600个、山林巡护员岗位317个,优先用于安置沿湖退船渔民。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23596个,占开发任务的111.3%。现已上岗21031人,占上岗任务的99.2%。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5年来,全市就业形势持续保持稳定,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7.5万人。就业扶持政策不断完善,我市积极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向符合条件的人员兑现各类扶持补贴,5年来,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48亿元、一次性创业补贴3417.1万元、灵活就业社保补贴9524.03万元、企业吸纳困难人员社保补贴3742.21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6648.06万元,为保持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提供了充分保障。同时,我市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5年来,全市招募“三支一扶”人员564人,安置23265名困难人员就业,有829人享受了一次性补贴,我市人社扶贫工作扎实开展。

      职业技能培训是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举措。自2019年国家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以来,我市通过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28.96万人次,其中,农村转移劳动力10.73万人次、企业职工5.65万人次、高校在校学生2.83万人次、稳岗扩岗以工代训8.79万人次,累计发放补贴3.23亿元,有效提升了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保障和促进了居民高质量就业。

      社会保障事关民生大计。5年来,我市养老、工伤、失业3项社会保险费应收尽收,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制度健康平稳运行。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52.67万人,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74.6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70.1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到90.41万人,各类参保人数稳定增长。同时,我市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打造人社公共服务“4S”服务品牌,创新“四精八同”服务模式,推行电子签章,全市各县(市、区)共有人社领域以外的13个部门、57项补贴、63.5万人次、4.14亿元,实现社保卡发放,人社服务提档加速。5年来,我市持续擦亮“乐业泰安、安薪泰山”品牌,着力打造“无欠薪城市”,根治欠薪工作呈现新局面,累计纳入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建设工程项目1125个,通过平台代发农民工工资115.4万人次、70.96亿元,我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荣获省考核“A”等次,位列全省第三名。2022年1月,我市被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确定为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支撑根治欠薪工作试点市。

      努力实现“学有所教”

      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教育

      初夏,泰山脚下,环山路旁,泰山冯玉祥小学内书声琅琅。2020年5月,泰山冯玉祥小学新校正式启用,有效缓解了周边群众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成为我市优化教育布局,扩增优质资源的现实案例。2020年,我市56人以上的大班额全面消除。

      从曾经的“有学上”到如今的“上好学”,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正滋养着每一名“泰安娃”。

      班额降下来,学位更充足,适龄儿童受教育权更加有保障。5年来,我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54所、幼儿园300所,增加学位24.6万个,中小学大班额全面消除,“校校通”“班班通”均实现全覆盖。我市新建成的泰安一中新校区、泰安实验中学实现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办学,整合建成的市特教中心条件优越;开展强校扩优行动,在市直学校组建4个教育集团,试点集团化办学。我市学前教育普惠率达88.53%,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100%,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6%。

      为解决群众接送、照管孩子难题,我市优化教育服务体系,实施中小学午餐保障及食堂改造提升工程,让在校学生吃上放心午餐;在全省率先开展小学暑期托管服务,5.1万余名小学生受益;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开展下午课后服务,实现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每年有40余万名学生受益,建立起了包括下午课后服务、午间餐后服务、假期托管服务在内的课后服务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实现“网上办”“零证明”“零跑腿”,惠及12.5万名学生;各中小学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和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5项管理要求,减轻学生负担,规范办学行为。

      发展教育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5年来,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17年的84.37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122.46亿元,其中,仅解决大班额项目就累计完成投资106.69亿元。我市还将普通高中和幼儿园公用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分别按生均900元和710元标准拨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经费提高200元,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部实现免学费就学,并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补助公用经费。全市累计免除建档立卡学生学杂费、学前教育保教费3334.8万元,发放各类学生资助金2.06亿元,受助学生达30.3万人次。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聚焦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加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让人民共享更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一项项政策措施,温暖了民心;一件件民生实事,擦亮了幸福底色;一组组民生数据,记录着城市之变。泰安以厚积薄发的姿态阔步向前,绘就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民生画卷。新征程已经开启,我市将继续坚守民生底线,着力加强民生改善创新,继续确定并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奋力打造共同富裕“泰安典范”,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杨文洁 杨丽宁】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