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热点聚焦 > 正文
  • 漕河涯边传“义旗”——写在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五大队纪念馆开馆之际

      文/马 辉

      8月2日,在全国人民喜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的热烈气氛中,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五大队纪念馆隆重开馆了!在庄重热烈的开馆现场,我随着参加仪式的人流,重新审视系统记载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战斗历程的展览,观看一幅幅记录着自卫团五大队和漕河涯村革命志士当年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场景的老照片,以及在许多画册、书籍、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反映泰西抗日武装起义伟大斗争场面的影像,作为纪念馆的总设计和撰稿人,我的心情无比激动,这段时间以来高度紧张的神经也随之放松了下来。

      赓续红色血脉的一项重要工作

      五大队纪念馆位于我的家乡岱岳区马庄镇漕河涯村。我们村是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的重要起义地点之一,是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亦称泰西抗敌自卫团)五大队的重要发源地。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开始从华北进攻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族的危机!在这最危险的时刻,共产党员、漕河涯村李正华、李大坡村张杰等人,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凭借抗日救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挺身而出,动员漕河涯及周边村庄有志青年,建立了一支有50余人参加的抗日游击队,决心以自己的生命抗击日本侵略者。1938年1月1日晨,李正华带领游击队员从漕河涯大桥出发,参加了由中共泰安县委领导的东向起义,之后李正华带领这支队伍赶赴香水寺,加入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后与武冠英在边院一带组织的一支游击队合编为自卫团五大队,李正华为大队长,武冠英任指导员,先后参加了夜袭肥城、黑虎泉破袭战、道朗阻击战等战斗。1938年11月,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等部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自卫团五大队改编为六支队特务营(警卫营)。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这支部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保卫祖国伟大斗争的磨炼,演化成为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劲旅,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五大队创始人李正华、张杰先后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

      在李正华等革命志士影响下,漕河涯村先后有近百名优秀儿女参加革命队伍,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其中17名志士在革命战争中英勇献身。2020年9月,李正华被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著名抗日英烈。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曾发生过不少重要事件的红色村落,至今没有一处革命遗址纪念地,也没有系统记载本村革命历史的文字资料,一些生动感人的革命故事,除个别老同志有回忆文章外,多数是凭借村民们的零星记忆和口口相传才流传至今。回想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回乡劳动时,乡亲们常常津津有味地讲述战争时期革命志士的斗争故事。我的老父亲是一位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老人家在世时,也经常向我们讲这些鲜活的发生在泰西和漕河一带的革命事件。但是,由于时间久远以及村民们生活方式的日渐城市化,发生在漕河一带的革命故事和红色遗址,已经渐渐不被人们所熟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几十年来,老人们讲述的这些斗争故事经常在我脑海中回荡。我一直想,作为一名党史、文史工作者,个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将革命先烈、革命前辈的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讲下去、传承下去,而传承红色故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革命事件发生地建立纪念场地和纪念设施。为此,多年来我曾几次向有关部门和村里人提出建议。个人也曾想整理一些资料,编出一本记述漕河一带革命故事的书,但都因为种种原因制约没有实现。

      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2019年上半年的一天,漕河涯村新任第一书记马晓华和老党员、老复员军人夏庆文突然来到我家,告诉我,新的党支部班子成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村民们的建议,筹建红色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纪念革命先烈。我大喜过望,这不正是我多年来记在心里想办而未办成的一件心事吗!牢记光荣历史,赓续红色血脉,是当前最急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于是我当即表示:全力支持!并欣然接受了担任筹建顾问的聘请,同意全面负责纪念馆的总体设计和布展文稿的撰写工作。

      与此同时,根据我掌握的本村的情况,我还郑重向他们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建就要建好,内容上、形式上都要立足于较高标准、较高水平,确保纪念馆在岱岳区乃至全市同类纪念馆中几年内不落伍,否则利用价值会降低,今后重建也是浪费;二是要尊重历史史实,准确、完整地展出泰西起义和漕河涯村革命志士的英勇事迹,确保在政治上不出现任何问题;三是要全面搜集资料,严格考证,确保不出现因时间久远而人云亦云、凭空想象的问题;四是坚持正面宣传,坚持不翻历史旧账,更不能引发矛盾,延续仇恨,确保纪念馆能够起到促进团结、凝聚人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一系列筹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了起来。

      群策群力建展馆

      筹建革命纪念馆,首要的问题是确定展览主题。因本村是革命老区,革命烈士多,起初村里研究的意见是建“英烈馆”。同我商量后,我建议叫“全国抗日英烈李正华纪念馆” 和“漕河涯革命纪念馆”两个馆名,不仅要纪念17名革命烈士,还要体现革命老区的风貌,展出村里众多民主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我还带领镇有关领导和村支部成员分别到泰安主题党日活动中心、肥城老城革命纪念馆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在此基础上,经反复斟酌思考,我起草了纪念馆“布展设计大纲”。

     


      今年年初,随着全国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及收集资料的情况,经同镇、村领导讨论,我们感到,这处纪念馆叫“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五大队纪念馆”更为贴切。李正华、张杰是五大队的重要创始人,这处纪念馆应该以省委领导的泰西抗日武装起义为主线,充分展示以李正华为代表的抗敌自卫团五大队在腥风血雨的战斗岁月中建立、发展和浴血奋斗的历程,同时展出在民主革命时期漕河涯村革命志士的斗争事迹。根据这个展览主题,我进一步修改了“设计大纲”。

      漕河涯村在马庄镇属于大村,主导产业并不明显,集体经济十分薄弱,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由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村筹建一处较高层次的红色纪念馆,无疑相当于小马拉大车,遇到的困难更多。而这个村所拥有的独特红色资源,又是其他村所没有的。村党支部筹建纪念馆的决定得到了马庄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市、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在筹建过程中,镇党委书记张保卫、镇长李东随时听取汇报,靠上指导,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史研究院等部门在业务指导、党史资料等方面给与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筹建纪念馆,遇到的首要困难就是资金短缺和历史资料严重缺乏的问题。2019年上半年,筹建计划报经镇党委审核同意后,村两委立即向全村村民及本村籍在外工作居住人员发函,征集资料,寻求支持。广大村民和本村籍在外居住人员对筹建纪念馆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大家全力支持,踊跃捐款,并积极提供资料。到目前,已有100余人捐款,共捐款十几万元,其中有些事例很是感人。村民张兴波,个人常年有病,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十分困难,但他仍然捐款50元“表示心意”;村民张元岳,个人生病动手术,家中很困难,但他坚持捐款90元。建设这处纪念馆总投资约150余万元,筹建资金除村民自觉捐款外,其余资金全靠村党支部自筹和村党支部书记马晓华垫支。

      在本村人物资料征集工作中,村党支部书记马晓华会同69岁的老党员、退役军人夏庆文,不辞辛苦,千方百计联系烈士后人和本村籍在外工作的老革命或者他们的后代,前后联系40余户、100余人,涉及浙江、贵州、广东及济南、潍坊、泰安等5省7个地市。有的老同志已去世多年,他们的后代对老人的经历知之甚少,夏庆文就千方百计同他们的所在单位联系,或设法找到知情人前去座谈采访。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收集、整理本村人物基础资料近万字、图片几十幅。

      收集、研究、整理泰西抗敌自卫团五大队的发展历程和历史资料,是确保纪念馆举办成功的关键。专门为泰西自卫团所属一个大队建立纪念馆,在全市是第一个,也是进一步挖掘、研究泰安地区抗战史、泰西抗敌自卫团浴血奋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存泰西地区抗战史料中,除记述李正华烈士的文章外,关于五大队的资料很少,只有在泰西起义领导人张北华、崔子明等同志的回忆文章,和泰安市委党史委1985年编撰的《泰西武装起义》等书收录文章中有零星记述。近两年来,为撰写纪念馆布展文稿,我克服自己年龄大、社会活动多、家庭事务忙等困难,查找了能找到的现有党史资料,以及能查到的有关网页,还根据线索网购了十多本书、请教了本市和外地的不少党史专家。凡在党史资料、回忆文章或者网上发现与五大队有关的人物、事件、物品等线索,或哪篇文章提到五大队的什么事、什么人,都要顺着线索,千方百计找到出处,进行分析论证,弄清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事件经过。在此基础上,对五大队的战斗历程,以及李正华、张杰等有关人物的经历和战斗事迹进行了系统搜集、梳理和分析辩证,撰写了近5万字的布展文稿。

      筹建红色纪念馆,关键在于突出特色,生命力在于内容真实。五大队纪念馆实际是一处抗战胜利纪念馆,主要从一个侧面反映抗战初期省委领导的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的战斗历程。为使纪念馆充分体现这一特色,并确保展出的内容史实准确,经得起历史检验,6月12日,马庄镇党委主持召开了纪念馆布展专家论证会。原泰安市党史办主任牛之营、调研员宋元明,市党史研究院副院长李耀德、四级调研员李海卫,以及肥城、岱岳区等地党史专家参加,围绕泰西起义及泰西自卫团五大队的建立、发展及艰难曲折的战斗历程,进行了讨论论证。专家们还提供了许多有关五大队的珍贵资料。

      在筹集资金、征集资料的同时,场馆建设也在紧张进行。 2020年6月疫情防控取得初步成效后,即动工对原村委会办公场所进行改造、扩建,建设主体展馆。2021年初,按照少花钱、多办事原则和设计标准要求,经严格招标,曾承建肥城老城革命纪念馆等红色纪念馆装修、布展工程,有良好社会信誉的肥城鑫源公司中标。5月1日,中标后的展览公司进驻,开始进行室内装修和布展施工。在近两个月的布展施工中,我推掉家里的事情,与展览公司聘请的顾问、泰安市乡土教育专家、肥城老城中学校长王正一起,对展馆总体布局、内容安排,乃至每一个版面、每一幅照片,版面上每一句解说词,都严谨细致地进行讨论研究,以确保版面内容丰富,经得起推敲。在设计制作展板最紧张的20多天里,我同布展设计人员网上连线,指导设计版面、选用照片,经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为赶进度,有好几次,他们带着打印的原版大小的版面草稿,连夜驱车几十里路,赶来泰安,请我审阅,审完版面已经后半夜了。这段时间,由于年龄、身体原因,个人真感到有些撑不住了。经过加班加点、黑白紧张工作,至6月24日,赶在建党百年前夕,纪念馆全面完成布展。这处寄托着我多年来的愿望、浸透着我的创意和心血的红色纪念馆,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区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终于建成了!

      泰城南部独具特色的党史教育基地

      现在建成的纪念馆,由五大队纪念馆和纪念广场两部分组成。纪念馆展馆面积约300平方米,分历史沿革、红色沃土、抗日烽火、抗日劲旅、浩气长存、英雄群体、砥砺前行七部分内容,用文字和近200幅历史照(图)片、80余件历史实物、书籍,及部分烈士遗物,按时代和时间顺序,依次展示以李正华为代表的泰西抗敌自卫团五大队在腥风血雨的战斗岁月中建立、发展和浴血奋斗的历程,以及在革命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漕河涯村革命志士的斗争事迹,生动再现了全国著名抗日英烈、爱民模范李正华,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的地下交通情报站站长明延更、抗日民主政府区长周茂泉、村农救会长柴荣胜,以及两次入伍、哥哥替弟弟当兵上战场的抗美援朝勇士张培林等革命烈士、革命前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纪念馆前设立纪念广场,广场面积2000余平方米,并设立共产党员宣誓墙,可供200余名党员干部、青少年举行纪念活动。

      在帮助筹建纪念馆的同时,我向村党支部书记马晓华提出,村北大桥是当年漕河游击队参加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的集合地和出发地,是一处重要的革命遗址,应该在这里立个碑,建立永久标志,让村民世世代代铭记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斗争故事。马晓华听到我的介绍和建立纪念碑的想法后,十分赞赏,也十分支持,但苦于村里集体经济基础很薄弱,现在又筹建纪念馆,实在无力拿出这笔资金。而挖掘保护红色遗址,赓续红色血脉是急需要做的一项工作,不能等。马晓华同家属商量后表示,个人愿拿出资金,捐建这处红色遗址。我很为我这位兄弟的政治觉悟、政治敏感性和奉献精神所感动。

     


      已初步建成的这处纪念设施,由纪念碑、纪念亭和纪念广场三部分组成,先期已投资10余万元。纪念碑碑体由我设计并撰写碑文。经6月12日参加五大队纪念馆布展专家论证会的专家共同讨论,碑名确定为“参加泰西抗日武装起义,1938·1 漕河游击队出发地”。碑高172厘米,碑座28厘米,寓建党百年,经28年浴血奋斗建立新中国,迄今已72周年。碑后碑文323个字,记述了参加泰西起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过程和立碑的初衷。碑两侧阳刻对联为“漕河涯边举义旗,抗日劲旅建奇功”。碑上建亭,取名曰“迎煦亭”。立此东望,长河萦回,绿树葱郁,晨日初升,曦光先至,“承和煦而芳腴”(南朝宋谢灵运诗句),故名“迎煦亭”。亦寓前辈奋斗牺牲,迎来此富强盛世。纪念亭抱柱联为“民族危亡志士挺身行壮举,硝烟散尽英雄业绩励今人”。碑前建设文化广场,供村民娱乐休闲,赏景品茗。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处纪念馆和纪念碑的建成,接过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五大队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勇于牺牲、浴血奋战的“义旗”,为传承这段铮铮铁骨战强敌的辉煌历史提供了重要阵地,也为泰城南部地区增添了一处新的独具特色的党史教育基地。我们充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建成的这处红色教育场所,将成为大漕河的红色地标,在对广大党员、群众、青少年进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五大队革命先辈身上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折不挠、血战到底”的伟大抗战精神,一定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并永远得到发扬光大!

      (马辉,原泰安市史志办党组书记、主任,泰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