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地名故事】军民同心打响东平战役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通讯员 王志雪

        抗日战争时期,东平作为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东部的重要县城,境内地形复杂,物产丰富,战略地位尤为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8月17日,侵华日军驻守东平县城,并在全县多处安设据点,在伪军的配合下,对东平人民进行了血腥镇压。东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同日伪军进行了长达7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东平,也因此成为一个承载着独特记忆和荣耀的红色地名。
    抗日战争时期,长期盘踞在东平的日军有40余人,是装备精良的日军独立警备队的一个小队,并有伪山东省警备队第一大队的700余人和伪东平县警备队的500余人配合防守,县城周围有二十里铺、北大桥、孟楼、三官庙、大安山据点与其呼应。
        1945年5月,为了扩大冀鲁豫边区东部解放区,便于和泰西山区连成一片,壮大和发展我军力量,打击敌人的抢粮计划,武装保卫麦收,冀鲁豫军区于5月9日下达作战命令,发动了东平战役。战役中,第一(泰西)分区为左纵队,负责解决掉东阿的伪县保安大队800人,日军20人;第十一(微山湖西)分区为右纵队,负责解决掉济宁西南及巨(野)、嘉(祥)、汶(上)之间盘踞的山东保安第三旅的7000人,防止来自北面东阿、南面济宁的日伪军支援东平。以第八军分区部队为中央纵队,由司令员曾思玉、副司令员何光宇、政治委员段君毅指挥,负责攻占东平城。同时,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杨勇、参谋长曹里怀随中央纵队到东平附近统一指挥。
        东平战役按照预定计划于1945年5月17日24时打响,主力部队各部依照布置分别攻城,首先消灭了沿城墙碉堡及守城门敌人,至18日拂晓外围被攻破,进城分割包围了伪县政府、警备队、新民会和日军司令部。
        攻打日军司令部是此次战役最为惨烈的一战。日军司令部驻地是一个小围寨,四周围墙,四角炮楼,易守难攻,由装备精良的日军把守。发起总攻后,我军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穷凶极恶的日军不甘心灭亡,在绝望之际仍拒不投降,在炮楼内引爆炸弹集体自杀。最终,经过3天的浴血奋战,以牺牲100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东平战役共歼灭日军一个小队,毙伤俘城内及外围据点伪军2500余名,俘虏日军顾问及士兵共4人,缴获迫击炮1门,掷弹筒11具,重机枪2挺,轻机枪33挺,步枪2000余支,汽车1辆,战马30余匹,小麦200余万斤,还有许多战利品。
        “军民鱼水一家亲”。东平战役中,人民群众在中共党组织和抗日政府的领导下,紧密配合部队行动,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纷纷把自己家中仅有的粮食拿出来做成煎饼、馍馍送往前线,还有的群众将自家的木床、门板、木料做成了担架。东平县组织了500名武装民兵,分4个小队,分布在县城周围游动警戒,并在全县解放区组织800副担架紧随部队进入前沿阵地,运送伤员。300辆大车和400辆手推车运来了3万多斤给养和大批作战物资。同时,东平县组织3000余名民工投入战斗,支前民工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战后,为防止敌人卷土重来,万名民工连日扒掉了东平县城四周的部分城墙,拆除了敌人经营多年的碉堡和炮楼等工事。
        东平战役胜利后,全县人民喜气洋洋,人们纷纷把整猪、整羊、鸡、鸭、鹅、蛋及蔬菜送到部队,慰问子弟兵。1945年5月25日,第八军分区与东平县委在城西王楼村联合召开了祝捷大会,庆祝东平战役的全面胜利。东平2万多群众参加大会,向英雄的战士们献了书有“人民大救星”的锦旗。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