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泰安新闻 > 正文
  • “开学不惑”教育应成大学第一课

      金秋九月,高校迎来了开学季,又一批大学新生步入理想高校,开始新的追梦征程。经历了疫情中的复习、延迟的高考,多彩的大学生活在众人的期待中款款而来。

      从高中生变身大学生,不仅要进一步学习知识,也要学会独立生活。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很多新生却陷入困惑、迷茫。(据《中国青年报》)

      “开学不惑”讨论火热

      进入高校开学季,很多高校组织高年级学生与新生交流讨论,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在网络社区,高年级学生热情高涨,积极介绍自己的入学攻略。

      近日,新华社新青年工作室与生活方式社区小红书发起“新青年·开学不惑”话题征集,来自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学长、学姐针对新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分享经验、答疑解惑。活动引起热烈反响,近20万人参加讨论,获得1.66亿人次浏览。

      新生求教的需求激发了学长、学姐内容创作的积极性,好内容反过来鼓励更多人参与讨论,形成新生与学长、学姐互动互益的良性循环。

      高年级学生向新生分享自己的入学经验,可以让这些经验在新生那里得到检验和改进,而其中一些经验对高年级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仍有裨益——高年级学生参与“开学不惑”讨论,实际上是在和新生一起成长。

      大学入学教育势在必行

      从最主要任务就是按照“课程表”“时间表”上课、做题、考试的中学生,到不再事事都要向家长、老师请示汇报,一切都要自己规划安排的大学生;从每天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父母、老师及同学一起生活学习,到迈进陌生的大学校园,周围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新同学……对许多新生而言,入学既有新奇环境带来的激动不已,也有未知与不确定性带来的忐忑不安。帮助新生顺利度过入学“敏感期”,让他们走好大学生活的第一步,非常有必要。

      况且,帮助新生顺利进入大学校园,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的节奏和要求,本身也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例如,针对“如何处理与舍友的关系”“恋爱中如何做好自我保护”这两个热门话题,高年级学生在小红书社区分享自己或身边同学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许多积极中肯、可操作性强的建议。新生认真体味学长、学姐的故事,一定能受益良多并活学活用,让自己今后少走弯路,避免大的失误、罪错和令人痛心的悲剧。

      为新生解惑需多方合力

      新生入学教育应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更应该承担起为新生答疑解惑的责任。而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更注重大学生群体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

      高年级学生向新生分享入学经验,帮助新生克服入学“敏感期”的种种不适,是高年级学生和新生之间“学习与教育”的生动实践。大学把众多青年学子聚集在一起,就是要让他们在大学校园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艺术,努力砥砺人格并逐渐确立人生航向,而“开学不惑”教育应成为这一切的新起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社区更强调人与人的链接和在社区分享生活,与青年联系更紧密(如小红书超过1亿人的月活跃用户中,50%为“95后”)。其为青年在线提问答疑、互动交流提供了更个性化的信息获取体验,为“开学不惑”之类话题讨论产生积极社会效应提供了条件。

      除此之外,高校、职能部门和有关机构应当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网络社区的优势,为青年群体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创造更加广阔活跃的环境。

      热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大学新生对实现自我价值有着较高期待,面对居住、心理、社会文化等环境变化,容易产生困惑和迷惘,高校应正视并满足他们渴望自我表达和获取信息的需求。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主任崔继红:很多大学新生并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会出现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式、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无法完全独立生活等现象。因此,建议学生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和目标规划,并且督促自己执行既定计划。大学四年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升值期、发展期,大家要把握机会,千万不要虚度光阴。

      网友“月亮之上”:当你找准方向全力以赴的时候,定能收获满满,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这个奋斗的自己。

      网友“光阴如梭”:只有做好学习和生活规划,并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不虚度光阴。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安静】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