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泰安新闻 > 正文
  • 全市新增湿地面积515.9公顷:以水为魂注入城市灵气,清水绕城滋润百姓心田

    水是生命之源,它作为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载体,在生命的存续和变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放眼泰安,通过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深入推进,全市生态环境尤其是水质得到了极大改善。汇集了柴汶河、赢汶河、牟汶河三大支流的大汶河,再现白鹭成群的自然生态美景,东平湖也彻底抛开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网箱网围,一个洪畅、堤固、水清、岸绿的崭新东平湖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全市新增湿地面积515.9公顷  净水、补水为城市注入新生活力

    东平湖是南水北调水源水质保障的重要一环,而大汶河水质长期稳定达标,则是保障东平湖水质的重要基础。前不久,泮河(天泽湖)人工湿地正式启用,这个全新打造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湿地,通过滤池中的黄菖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发达的根系和砾石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实现对水中部分有机污染物、氨氮的削减和悬浮物的大部分去除。湿地处理来自泰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的排放尾水,经过处理的出水主要指标可以达到地表三类水水质标准,后排入汶河,注入东平湖。湿地的建成投入使用,在减轻大汶河支流泮河的外源污染负荷的同时,为保障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的水质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围绕确保东平湖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水质这一总体目标,东平县还通过建设汇河入大汶河等湿地项目,彻底解决客水入东平湖水质达标问题;通过县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处理厂、稻屯洼湿地升级改造及下游湿地等工程,解决县内的排水水质问题。

    在泰城,人工湿地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位于长城路与泮河交界处东北侧的泰安市第一污水处理厂配套尾水湿地工程,已经完成了施工土地平整作业,进入基础施工阶段。而位于万官大街与泮河交界处北侧的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配套湿地工程,已经完成规划选址,进入招标阶段。从这两处在建湿地的所在区域可以看出,它们所在位置均处于泮河沿线,而泮河作为贯穿泰城东西的主要河道,汇集了泰城主城区七里河、奈河、梳洗河的河水,可以说它的水质是否“健康”,将成为大汶河、东平湖等重点河流水环境质量长期达标的基础条件之一。因此,这两处湿地公园建成后,将把泰安市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分别引入新建的两处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净化处理,进一步提高水质类别满足目标水体要求,并作为泮河优质补水水源,同样为减轻泮河及大汶河的外源污染负荷,保障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的水质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湿地不仅有净化水质、补充水源的作用,还将是一个供市民游玩的生态景观休闲区。”市建筑业服务中心工程建设管理科科长姜丰仑告诉记者,湿地工程的首要目标为深度净化处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满足区域规划对泰安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的高标准要求。同时,人工湿地改造完成后还将对改善区域生态系统,保护生物栖息地,调节区域小气候,节能减排等有重要的效果,并且将成为泰安市两处风景优美的人工湿地体验区和湿地科普教育展示区。

    这些湿地项目建设都是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截至6月末,全市新增湿地面积515.9公顷,占整个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总计划的81.9%。通过这些湿地建设,我市境内的河道水质持续改善、河道水活力不断提升,同时湿地及其周边打造的景观节点也成了展示城市形象风貌的全新生态窗口,凝聚城市活力,增添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活络城市水环境  打造常有水、常流水河道

    行走在北段梳洗河畔,近观碧波涌动、水鸟飞翔,远眺山水一线,如诗如画。

    伴水而居是市民心中最美好的生活画面,通过水系治理工程留住水、存下一份美景,更是市民的向往。连日来,记者先后来到明堂河、芝田河、梳洗河等泰城水系工程施工现场,看到这些由城区项目指挥部负责推进的水生态治理工程正抢抓有利天气时机,掀起了大干快干高潮。在工程进展较快的梳洗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多个滨水休闲以及运动休闲等不同的滨水空间节点正在全速推进。“我们不仅将通过工程来改善梳洗河原来的脏乱形象,还将建设两处大水面景观节点,打造开敞的滨河公园。”据梳洗河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处大水面景观节点分别是位于梳洗河与唐庄河交汇处的灵溪湾,和位于梳洗河与双龙河交汇处的双龙湾。这两处大水面景观节点,将通过开挖水面扩大水域面积的形式形成河湾,通过种植各类陆生、水生植物,营造自然生态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丰富生境与生物多样性,并设置观景塔、景观桥、观景平台多级设施,提高河流亲水性。

    而在明堂河的水洗治理工程中,施工单位对河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疏通和拓宽,打造全新的70米至90米渐变河道,配合着两岸的生态驳岸建设,还将实现引水蓄水,补充河道生态需水量,形成常有水、常流水的河道景观。同时,工程还将进行河道生态修复,提升河段滨水活力,打造市民休憩娱乐场所,给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态水体环境。

    “我家就住在河道沿线,过去每天醒来映入眼帘的就是淤堵、杂草丛生的河道,别说带着孩子去河边游玩,一靠近就能闻到阵阵臭气。现在总算盼到了对河水’开刀’,我们都期盼着它的’新生’。”家住明堂河沿线的市民曹丽说,之前因为河道淤堵严重、部分河段垃圾堆积,明堂河成了附近居民“绕道走”的地方,而眼下随着工程的推进,新的明堂河雏形初现,也让她满心欢喜。

    良好的水生态是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构筑水生态文明、保障水生态安全,也是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水”为主线,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规划设计。同时为了全面改善河道水质,围绕着“治污水、引活水、留住水、用好水”目标,广大工程建设者们以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担当,努力打造精品工程,为市民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全新面貌,让泰安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逐渐由“梦想”变为“现实”。

      创新资金筹措机制 推动水生态优势明显扩大

    泰安最大的特色就是山水生态,许多河流发源于泰山,流经城市,陪伴着市民生活,因此市民对河流有着很深的感情,河水一点一滴的改变,都在老百姓的眼中。

    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已经不再是一个概念性的名词,而是带来了老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变化。河道截污清淤、雨污分流,加大河道整治和湿地建设力度,这一项项细致而又庞大的工程带来了应有的成果,老百姓居住的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市委、市政府以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工程的实施,逐步实现了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全市生态环境功能逐步恢复、质量不断改善的可喜局面。未来,更多的城中公园中都有新水面,清水绕城的美景也将成为常态。”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水生态的修复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水能给城市注入灵气,只有把水环境的根本问题解决了,才能让清澈的河水真正循环和流淌起来,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好环境带来的舒适感。

    两年多以来,泰安市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通过水系治理工程推动环境优化,先后开展大汶河、牟汶河、柴汶河、康汇河、洸河、大清河、泰城主要河道等流域的清淤、截污、筑路、绿化工作,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和湿地。截至目前,城市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东平湖Ⅲ类水质达标稳定性显著提高。而面对如此庞大的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泰安市创新资金筹措机制,以政府“有形之手”握紧市场“无形之手”,撬动社会化资本,放大资金“乘数效应”。其中,泰城水生态环境治理PPP工程就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国家重点项目,也是山东省唯一入选国务院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项目,成了山东省政府努力打造的全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泰山样板”和“山东经验”。

    誓让河水绕城郭。这不仅是市委、市政府对于改善水生态环境所作的决心,更是一份对老百姓的庄严承诺。通过各项水系治理工程的深入实施、全面推进,“一山两水、两域一线”生态保护修复大格局逐步成形,“生态友好、环境美丽、功能完善、文化永续”的生命共同体也已雏形初现。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